[实用新型]防结焦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8111.8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4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斌;章成选;王章章;徐晓光;吴业飞;王秀乔;王宝义;钱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30 | 分类号: | F16K3/30;F16K3/02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林益建 |
地址: | 32502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焦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防结焦闸阀。
背景技术
在石油炼制工业,随着原油深加工技术发展,大多炼油厂采用焦化管道输送高温渣油等高粘度介质。
而焦化管道为了防止焦化,其一般的做法是把整个管线用拌热管的方式来保证介质不会结焦,这样做的话是比较麻烦的,因为这样还要给这个管线供热,一旦供热管线出现问题,整个焦化管道就会结焦,那就损失大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结焦闸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结焦闸阀,其包括阀体、阀座、阀盖、闸板、阀杆及驱动装置,阀体内设置阀座,阀杆与闸板通过活动套活动连接,阀体上端固定连接阀盖,阀杆上端固定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阀座与闸板接触处设置密封带,所述闸板下端开有通槽,所述通槽上端开有至少一个小孔,所述小孔与通槽连通,所述小孔在闸板关闭时高于阀座下端密封带的位置。
所述通槽为喇叭状,所述通槽靠近进料口为小口,所述通槽靠近出料口为大口。
所述小孔在闸板关闭时高于阀座下端密封带2-3mm。
所述阀座包括左阀座和右阀座,两者相对形成V型放置。
所述闸板为楔形,且与阀座相适配。
所述小口的高度与阀座的密封带高度相适配,所述大口的高度大于阀座密封带的高度。
所述驱动装置为手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闸板的底端开上一个通槽,保证介质顺畅的流动,通槽上开设小孔,并且小孔的高度要保证在阀门关闭时,小孔的顶端要在阀座密封带的上面,因为考虑闸板的磨损行程,这样的话就是要介质慢慢的在管道中流动(流动量是很少的,不计考虑),来传递热量,而不会结焦,就可以不需要供热来防止介质结焦,这样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闸板的主视图。
图3是闸板的底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结焦闸阀,其包括阀体1、阀座2、阀盖7、闸板3、阀杆4及手轮5,阀体1内设置阀座2,阀杆4与闸板3通过活动套6活动连接,阀体1上端固定连接阀盖7,阀杆4上端固定连接手轮5,所述阀座2与闸板3接触处设置密封带8,所述闸板3下端开有喇叭状通槽,所述通槽靠近进料口为小口32,所述通槽靠近出料口为大口31,所述小口32上端开有至少一个小孔33,所述小孔33与通槽连通,所述小孔33在闸板3关闭时高于阀座2下端密封带8的位置。
所述小孔33在闸板关闭时高于阀座2下端密封带2-3mm。
所述阀座2包括左阀座和右阀座,两者相对形成V型放置,所述闸板3为楔形,且与阀座2相适配。V型阀座2以及楔形闸板3的设计,保证闸板3底端的通道较短,流过的时间较短,减短介质与闸板的接触时间。
就是在闸板3的底端开上一个喇叭状通槽,图中箭头指示方向为介质流向方向,介质从小口32进,从大口31出,这个喇叭状通槽的光洁度要很高,这样才可以保证介质顺畅的流动,并且小孔33的高度要保证在阀门关闭时,小孔33的底端要在阀座密封带的上面还要高2~3mm,因为考虑闸板的磨损行程,这样的设计就是要介质慢慢的在管道中流动(流动量是很少的,不计考虑),来传递热量,而不会结焦,就可以不需要供热来防止介质结焦,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所述小口32的高度与阀座2的密封带高度相适配,所述大口31的高度大于阀座密封带的高度。当闸板3关闭的时候,小口32可以被密封带8密封,而大口31则有一部分未被密封带给密封,靠未密封的大口31和小孔33构成的管道进行介质的流通,而进料口处仅靠小口32上端的小孔31进行流通,而小孔3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孔径设计,而且也可以设计多个小孔,提高流量速度,实现较好的防结焦效果。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凯喜姆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8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气壳流道的全自动补给装备
- 下一篇:一种铸件快速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