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门锁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7986.6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6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谢长江;彭跃林;徐迎庆;贾现春;邹强;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忻润控制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10 | 分类号: | E05B79/10;E05B83/3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菱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门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门锁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侧门锁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拖入卡板功能是一种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汽车门锁功能,其原理是当车门还未完全关紧时(处于半锁状态),侧门锁上的电机驱动门锁棘轮,带动锁扣进入全锁紧状态。
现有的拖入卡板功能机构都是通过连杆的中心转动,最终通过带动棘轮实现该功能,其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较差,所需传动力大,这样便需要更大的电机及齿轮减速比实现该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侧门锁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能大大提高传动效率及传动稳定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侧门锁传动机构,包括底板,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棘轮铆轴、棘爪铆轴,棘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铆轴上,棘爪转动连接于所述棘爪铆轴上,所述棘爪前部爪端抵靠于棘轮的半锁紧啮合弧面;在底板上远离棘爪铆轴一侧端部转动设有传动轴,传动凸轮过盈配合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在底板上对应于所述传动轴的下方设有滑块定位轴,滑块通过其表面开设的腰形槽连接于所述滑块定位轴上,在滑块定位轴上还间隙配合连接有自吸凸轮,所述自吸凸轮置于滑块下方,离合臂通过离合臂铆轴固连在滑块上;在底板上还设有自吸凸轮推板;自吸凸轮的凹面与自吸凸轮推板顶面相配合,自吸凸轮的端部施力面与棘轮的啮合面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合臂前端伸出滑块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底板上还设有滑动支撑凸台,棘轮本体上形成有受力臂、弧形爪,所述受力臂与弧形爪之间形成凹槽;所述全锁紧啮合弧面设置于棘轮上与凹槽相对一侧的端部;所述受力臂前端与自吸凸轮的端部施力面相配合,并在受力臂上开设有减震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下端通过传动轴下轴承转动支承于底板底部腔体中,传动轴上端通过传动轴上轴承转动支承于外接盖板下部腔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外侧端部与联轴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在底板上设置连杆滑块凸轮结构,可以有效使得传动力降低,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传动效率及传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吸凸轮推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包括底板1、棘轮2、受力臂2-1、弧形爪2-2、凹槽2-3、全锁紧啮合弧面2-4、半锁紧啮合弧面2-5、减震槽2-6、棘轮铆轴3、棘爪4、爪端4-1、棘爪铆轴5、联轴器6、传动轴7、传动凸轮8、滑块9、自吸凸轮10、凹面10-1、凸面10-2、端部施力面10-3、滑块定位轴11、离合臂12、离合臂铆轴13、传动轴下轴承14、传动轴上轴承15、自吸凸轮推板16、滑动支撑凸台17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侧门锁传动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固定有棘轮铆轴3、棘爪铆轴5,棘轮2转动连接于所述棘轮铆轴3上,棘爪4转动连接于所述棘爪铆轴5上,所述棘爪4前部爪端4-1抵靠于棘轮2的半锁紧啮合弧面2-4;在底板1上远离棘爪铆轴5一侧端部转动设有传动轴7,传动凸轮8过盈配合连接于所述传动轴7上,在底板1上对应于所述传动轴7的下方设有滑块定位轴11,滑块9通过其表面开设的腰形槽连接于所述滑块定位轴11上,在滑块定位轴11上还间隙配合连接有自吸凸轮10,所述自吸凸轮10置于滑块9下方,离合臂12通过离合臂铆轴13固连在滑块9上,且离合臂12前端伸出滑块9外侧;在底板1上还设有自吸凸轮推板16;自吸凸轮10的凹面10-1与自吸凸轮推板16顶面相配合,自吸凸轮10的端部施力面10-3与棘轮2的啮合面相配合。
在底板1上还设有滑动支撑凸台17,棘轮2本体上形成有受力臂2-1、弧形爪2-2,所述受力臂2-1与弧形爪2-2之间形成凹槽2-3;所述全锁紧啮合弧面2-4设置于棘轮2上与凹槽2-3相对一侧的端部;所述受力臂2-1前端与自吸凸轮10的端部施力面10-3相配合,并在受力臂2-1上开设有减震槽2-6。
传动轴7下端通过传动轴下轴承14转动支承于底板1底部腔体中,传动轴7上端通过传动轴上轴承15转动支承于外接盖板下部腔体中。
传动轴7外侧端部与联轴器6相连,通过联轴器6与外接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忻润控制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忻润控制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7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4G移动导航系统
- 下一篇:一种惯性稳定平台不平衡扰动的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