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动式登船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7521.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0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道;温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鲁玫瑰 |
地址: | 361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式登船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式登船梯,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船舶使用的辅助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靠岸后,人们需要专用的登船梯才能上下船,一般是等船靠岸后,人们从岸边搬运来梯子或踏板,放置在船与岸边之间,但由于水面的风力较大,梯子或踏板容易摇晃甚至落入水中,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同时针对600t等重载船舶在潮汐变化的状态下,登船十分艰难。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登船梯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合在600t海监船使用的活动式登船梯,其利用活动式的滚轮车与多级定位装置配合实现在可以根据潮汐的变化从陆上到船上的活动式登船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活动式登船梯,该登船梯包括活动式码头连接装置、船梯及与甲板连接装置;所述码头连接装置及甲板连接装置分别位于船梯的两端,码头连接装置包括移动式滚轮车及铰接架,所述船梯一端铰接于铰接架上并能以铰接点为轴旋转,所述滚轮车上设置有多级定位装置与船梯连接形成多级旋转调节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多级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杆及铰接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于滚轮车上,该固定杆另一端位于铰接杆对应端的凹槽并与该铰接杆配合铰接,所述铰接杆与船梯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铰接杆的凹槽内壁上及固定杆的另一端端头均具有齿牙并配合啮合,从而形成多级定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齿牙朝向上方设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杆及铰接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形成复位保护结构。
进一步,所述铰接架为固定在辊轮车上的支架结构,而所述滚轮车包括万向平台及其下方的滚轮,从而形成活动式结构,确保登船梯使用的灵便性。
进一步,所述甲板连接装置为三角固定架,其配合螺钉或螺栓锁紧预于船舶甲板上。
进一步,所述甲板连接装置与船梯之间设置有甲板微调机构。
进一步,所述甲板微调机构包括与船梯固定连接的环形齿轮及与甲板连接装置连接齿轮轴,所述环形齿轮为筒状且内壁上设置有齿牙,而所述齿轮轴外表面设置有齿牙,环形齿轮与齿轮轴套接并相互啮合从而形成微调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活动式登船梯有效降低了因为潮汐变化而引起的登船难度,该梯具有多个方向的可活动范围,不会受到船舶在码头时,由潮汐引起的前后、远近移动影响;另外,该梯拆装、运输方便、重量轻、占地面积小、安全系数高、造价低,且方便码头阶段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级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甲板微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活动式登船梯,该登船梯C包括活动式码头连接装置1、船梯2及与甲板连接装置3;所述码头连接装置1及甲板连接装置3分别位于船梯2的两端。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码头连接装置1包括移动式滚轮车11及铰接架12,所述船梯2一端铰接于铰接架12上并能以铰接点为轴旋转,所述滚轮车11上设置有多级定位装置4与船梯2连接形成多级旋转调节的定位结构,其中所述滚轮车11包括万向平台111及其下方的滚轮112,从而形成活动式结构,确保登船梯使用的灵便性,而所述铰接架12为一支杆。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多级定位装置4包括固定杆41及铰接杆42,所述固定杆41及铰接杆42之间设置有弹簧43,形成复位保护结构,所述固定杆41一端固定于滚轮车11上,该固定杆41另一端位于铰接杆42对应端的凹槽并与该铰接杆配合铰接,所述铰接杆42与船梯2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杆42的凹槽内壁上及固定杆41的另一端端头均具有齿牙并配合啮合,从而形成多级定位结构,而齿牙朝向上方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甲板连接装置3为三角固定架,其配合螺钉或螺栓锁紧预于船舶甲板A上,所述甲板连接装置3与船梯2之间设置有甲板微调机构5。所述甲板微调机构5包括与船梯2固定连接的环形齿轮51及与甲板A连接装置连接齿轮轴53,所述环形齿轮51为筒状且内壁上设置有齿牙,而所述齿轮轴52外表面设置有齿牙,环形齿轮51与齿轮轴52套接并相互啮合从而形成微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75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