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7270.6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2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何芬;富建鲁;丁小明;马宁;魏晓明;尹义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质 栽培 调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
背景技术
根区温度显著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及矿物营养的吸收、运转和贮存,从而遥控植株的地上部分。当根区温度高于或低于作物生长和代谢的最适温度,则对其生长和代谢易引起抑制或胁迫。作物根区比作物的地上部分要求的温度略低,而且根区要求的适温范围较窄(15-25℃),这是根系长期生活在温度变幅较小的土壤环境中而形成的一种遗传特征,也是作物对根区温度比气温更敏感的原因所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根区温度比控制气温更重要。
我国日光温室越冬生产时一般无人工加温设备,全部靠积蓄太阳能来提高室内温度,室内温度受天气影响很大。晴天时室内气温升高迅速,很快便达到作物的生长适温,但根区温度升高缓慢。冬季早晨保温被卷起后,根区温度一般需2-3h才能进入根系生理活动的最适范围;严寒期间,所需时间更长,这样地上部处于高的光温环境,而根系功能恢复较慢,保证不了作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需求,容易引发生理生化代谢紊乱。过去人们对于改善和提高温室内温度条件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多重视气温,而忽视了根区温度的研究。在众多的温室加温方式中,通过地埋管等地面加温系统可直接增加根区温度,有效减少能耗,改善作物生长发育迟缓不良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该方法前期投资大,成本较高。因此,实际生产中有效控制作物根区温度,防止其在冬季过低而夏季过高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根区温度调控能力水平的提升是必需的技术途径,而这也是节能技术中的一个热点和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基质栽培槽的根区温度的变化慢于温室的室温变化,难以达到根区适温范围,影响了作物的生长,现有通过地埋管等地面加温系统调节栽培槽的根区温度的方式成本高,投入大,现有技术还不能经济有效地调节栽培槽根区温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包括水温暖风机和热水锅炉,所述水温暖风机上连接有供水管、回水管和送风管,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热水锅炉连接,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所述送风管的顶侧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为多个。
优选的,多个所述通风孔的孔径沿所述送风管的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增大。
优选的,多个所述通风孔为两排,分别与所述送风管的纵向呈45°。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通过主级送风道与所述水温暖风机连接,所述送风管为多个。
优选的,在所述主级送风道的气体流动方向上,各个所述送风管上的送风孔依次增大。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设置在所述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5~10cm处。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上设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供水管上设有供水水阀。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上设有回水水阀。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包括水温暖风机和热水锅炉,所述水温暖风机上连接有供水管、回水管和送风管,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与所述热水锅炉连接,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待调温栽培槽的下方,所述送风管的顶侧设有通风孔。
通过热水锅炉向水温暖风机提供热水或常温自来水,水温暖风机通过其内部的送风机和盘管向送风管送入热风或冷风,热风或冷风再通过送风管顶侧的通风孔吹向栽培槽的底部,进而实现调节栽培槽根区温度的作用,整个过程对栽培槽根区温度的调节灵活方便,并且本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的轴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基质栽培槽的根区调温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管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孔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热水锅炉;2、水泵;3、供水管;4、供水水阀;5、水温暖风机;6、主级送风道;7、待调温栽培槽;8、送风管;9、回水水阀;10、回水管;11、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7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北出粪口式羊舍
- 下一篇:电灌站自动化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