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6127.5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郑莹;米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8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rfid 考勤 管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RFID信息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RFID考勤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装置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电子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射频识别标签可存储一定容量的信息并具一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读写设备可通过无线电讯号以一定的数据传输率与标签交换信息,作用距离可根据采用的技术从若干厘米到1千米不等。RFID电子标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读写器接收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主控装置进行有关数据的处理。
目前,在学校中,学生可以通过门禁卡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出入教室、图书馆、宿舍等不同场地,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权限,可以在允许的时间内自由出入。但是,门禁卡或者有效证件无法识别学生是进入还是外出,无法记录学生在某一场地停留的时间,如果通过人工记录的方式则耗费人力物力,且效率很低。
同时,目前学生的考勤统计,如上课考勤、住宿统计、访问记录等,通常 采用人工点名、登记方式,费时费力,且人数众多时难以统计,对学生在学校不同场地的活动缺乏有效和实用的管理。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学生的考勤管理装置,它可以快速识别通过的RFID考勤电子标签的进出状态,提供快速统计学生考勤的服务,方便学生考勤的记录和管理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包括主控装置,其中,还包括分别同所述主控装置连接的RFID考勤读写器和指纹识别器;所述RFID考勤读写器包括耦合模块、高频模块、控制模块、信号屏蔽设备和天线;
所述指纹识别器包括显示屏、指纹采集探头和操作按键;所述指纹采集探头设置为两个,包括第一指纹采集探头和第二指纹采集探头;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探头和第二指纹采集探头分别连接在指纹处理器上;
所述第一指纹采集探头和第二指纹采集探头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cm-2cm;
所述信号屏蔽设备为具有一凹槽的中空的金属壳,所述RFID考勤读写器设置在所述金属壳的凹槽中。
所述的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其中,所述RFID考勤读写器的高频模块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
所述的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其中,在所述指纹识别的考勤管理装置内部设置湿巾存放盒,所述指纹识别器的外部设置湿巾抽取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将指纹识别器和RFID考勤读写器结合,增加了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的实用性;由于第一指纹采集探头和第二指纹采集探头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cm-2cm,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在使用舒适的同时,还能提高指纹识别率;进一步的在所述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内部设置湿巾存储盒是针对学生设计的一种方案,提高了指纹的识别效率,使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RFID考勤读写器信号屏蔽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识别学生出入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指纹识别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外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RFID考勤管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主控装置,以及分别同所述主控装置连接的RFID考勤读写器和指纹识别器;所述RFID考勤读写器 包括耦合模块、高频模块、控制模块、信号屏蔽设备和天线;所述指纹识别器如图4所示,包括用于显示时间的显示屏201,采集指纹的指纹采集探头203,对指纹识别器进行操作的操作按键202。
众所周知,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的可靠性,在指纹采集的时候一般要采集两个以上手指的指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61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色条光纤的着色模具
- 下一篇:镀膜工作气体恒温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