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手术后冲洗引流的三腔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5763.6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向珂;骆助林;程龙;田伏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珂;骆助林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61008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 术后 冲洗 引流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在腹腔手术后放置在腹腔液体容易积聚的区域,用于腹腔手术后冲洗引流的一种腹腔手术后冲洗引流的三腔套管。
背景技术
腹部大手术如胃、肠、肝胆、胰腺等手术过程中,由于组织创伤较大、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损伤,术后创面渗血和组织液渗出较多,坏死组织和血凝块等积聚容易形成感染灶。腹部术后多需要引流出腹腔积聚液体避免感染,同时观察腹腔手术后出血、空腔脏器瘘等意外情况。传统的腹部手术后引流方法为采用的单个医用乳胶管引流管引流,将引流管一端引出腹腔后接引流袋,靠腹腔内压力自然引流渗出液体。乳胶管引流管内胆汁、血块及坏死组织经常会引起机械性堵塞,所以经常需要进行经乳胶管冲洗。当液体反复从乳胶管冲洗进入腹腔时,由于乳胶管被堵塞,液体流出通道不畅,而且冲入与流出不同步的情况下,在乳胶内的血块泥砂和脓性物有可能被重复冲腹腔,容易出现腹腔感染。当术后腹腔内出现较多渗液、坏死组织,还经常使用单腔的乳胶管进行负压吸引时,由于没有空气流入通道,周围组织在乳胶管开口因负压堵塞,使持续吸引基本无效。因此,如何解决腹部术后的引流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腹腔手术后冲洗引流的三腔套管,可有效解决单腔乳胶管进行负压吸引时,由于没有空气流入通道,周围组织在乳胶管开口因负压堵塞,使持续吸引基本无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和第三乳胶管,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的前端(即左端或伸入腹腔内的一端)向内1cm处各开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乳胶管侧孔、第二乳胶管的第一侧孔,两侧孔对口粘合或缝合在一起,构成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的管腔相通结构,第一乳胶管的直径小于第二乳胶管,第二乳胶管上以第一侧孔为中心处的周壁开有若干个第二乳胶管的第二侧孔,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并排装入第三乳胶管内,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两端伸出第三乳胶管,第三乳胶管与第二乳胶管侧孔相对应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第三乳胶管侧孔,第三乳胶管两端密封将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与第三乳胶管固定在一起,构成三腔套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易操作使用,效果好,用于手术室常用引流管即可现场制作;由于三管之间有孔道可交通,故空气进入后可形成较强的气流,即可顺利地将术后拟引流区域的血凝块、坏死组织和粘稠脓液抽出,而不易在引流过程中堵塞管腔;同时可以通过第一乳胶管注入生理盐水或抗菌素盐水进行冲洗,可减轻机体受内毒素、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损害,迅速缓解症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乳胶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乳胶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乳胶管的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剖示图(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乳胶管(又称A管)、第二乳胶管(又称B管)和第三乳胶管(又称C管),第一乳胶管1、第二乳胶管2的前端(即左端或伸入腹腔内的一端)向内1cm处各开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乳胶管侧孔4a、第二乳胶管的第一侧孔4b,两侧孔对口粘合或缝合在一起,构成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的管腔相通结构4,第一乳胶管的直径小于第二乳胶管,第二乳胶管上以第一侧孔为中心处的周壁开有若干个第二乳胶管的第二侧孔5,第一乳胶管1、第二乳胶管2并排装入第三乳胶管3内,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两端伸出第三乳胶管,第三乳胶管与第二乳胶管侧孔5相对应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第三乳胶管侧孔6,第三乳胶管两端密封将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与第三乳胶管固定在一起,构成三腔套管结构。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第一乳胶管外直径为3mm,长50cm,壁厚0.8mm;第二乳胶管外直径为10mm,长50cm,壁厚0.8mm;第三乳胶管外直径12 mm,壁厚0.2mm,长度小于第一乳胶管、第二乳胶管;所述的第二乳胶管侧壁上的第二侧孔5为3-5个,第三乳胶管侧孔6为3-5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珂;骆助林,未经向珂;骆助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57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床用书桌
- 下一篇:旋转变压器激励信号发生器和旋转变压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