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林防火折叠水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5084.9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5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富;陈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永富 |
主分类号: | B65D8/14 | 分类号: | B65D8/14;B65D25/2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5062***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林 防火 折叠 水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桶,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携带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
【背景技术】
公知的,深林或经济林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净化地,担负着空气净化和保持水土的任务,由于深林或经济林的树林在人们烧荒、雷电等发生时,容易出现大火,常规的消防车在树林救火时,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只能够依靠人员扑救,这其中吹风机、消防桶为主要的救火工具,现有的消防桶大多为铁质结构,远距离携带极为不便;所以有必要设计出能够折叠且容易携带的水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利用可折叠的金属骨架下部包裹软防水布袋子,实现了折叠便携的目的,方便了消防救火时的携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包括“U”形杆、另一“U”形杆、“U”形提手、另一“U”形提手和软防水布袋子,“U”形杆和另一“U”形杆的两个端部铰接连接形成“口”字形结构,另一“U”形提手的两个端部分别铰接连接“U”形杆的两直杆中部,“U”形提手的两个端部分别铰接连接另一“U”形杆的两直杆中部,软防水布袋子的上口与“U”形杆、另一“U”形杆连接形成桶口。
所述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在“U”形杆、另一“U”形杆的两连接处分别与底部“U”支撑、另一底部“U”支撑的上部两端通过连接轴铰接连接,所述底部“U”支撑、另一底部“U”支撑的下部呈“八”字形连接在软防水布袋子的底部。
所述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所述“U”支撑、另一底部“U”支撑设置在软防水布袋子内的底部。
所述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在软防水布袋子的上口对应“U”形杆、另一“U”形杆的两端部连接处分别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通过连接轴连接“U”形杆、另一“U”形杆的连接处。
所述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在软防水布袋子的上口对应“U”形提手、另一“U”形提手与另一“U”形杆、“U”形杆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金属环,所述金属环通过连接轴连接“U”形提手、另一“U”形提手与另一“U”形杆、“U”形杆的连接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在平时将“U”形杆、另一“U”形杆折叠,同时“U”形提手、另一“U”形提手也折叠处于软防水布袋子底部,便可悬挂在工具间内,遇有突发火情使用时,使用“U”形杆、另一“U”形杆拉直,手持“U”形提手、另一“U”形提手便可成为水桶,可方便的携带快速进入火场,进行灭火作业;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结构方便了树林消防时的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骨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软防水布袋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U”形提手;2、另一“U”形提手;3、“U”形杆;4、连接轴;5、软防水布袋子;6、底部“U”支撑;7、另一底部“U”支撑;8、金属环;9、另一“U”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结合附图1~4中给出的结构,所述的树林防火折叠水桶,包括“U”形杆3、另一“U”形杆9、“U”形提手1、另一“U”形提手2和软防水布袋子5,“U”形杆3和另一“U”形杆9的两个端部铰接连接形成“口”字形结构,在“U”形杆3、另一“U”形杆9的两连接处分别与底部“U”支撑6、另一底部“U”支撑7的上部两端通过连接轴4铰接连接,另一“U”形提手2的两个端部分别铰接连接“U”形杆3的两直杆中部,“U”形提手1的两个端部分别铰接连接另一“U”形杆9的两直杆中部,软防水布袋子5的上口与“U”形杆3、另一“U”形杆9连接形成桶口;所述底部“U”支撑6、另一底部“U”支撑7的下部呈“八”字形连接在软防水布袋子5内的底部。
结合附图1或4,在软防水布袋子5的上口对应“U”形杆3、另一“U”形杆9的两端部连接处分别设有金属环8,所述金属环8通过连接轴4连接“U”形杆3、另一“U”形杆9的连接处;在软防水布袋子5的上口对应“U”形提手1、另一“U”形提手2与另一“U”形杆9、“U”形杆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金属环8,所述金属环8通过连接轴4连接“U”形提手1、另一“U”形提手2与另一“U”形杆9、“U”形杆3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永富;,未经韩永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5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