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盖开闭耐久试验柔性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94233.X | 申请日: | 2014-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9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牟正明;夏杨;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朱少华 |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开闭 耐久 试验 柔性 平台 | ||
技术领域
属于汽车零部件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汽车门盖的开闭耐久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主要课题。汽车门盖作为车身的主要部件之一,它对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汽车的主机厂、汽车门盖及附件供货商而言,拥有一套汽车门盖耐久试验台,将是极其必要的。
当前主机厂在进行多种不同款的汽车门盖的试验时,往往会因车身尺寸、外形的不同而疲于搭拆试验台架从而适应各种车身需要,甚至同种车型因试验用样车是实车或白车身的差异而需准备不同试验台架。除了准备承载试验装置的台架外,如何固定以保证试验过程中样车的稳定也需做足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大量消耗人力的同时也浪费了时间,甚至因此而延误了新车型上市的时间,白白遭受巨额损失。为了尽可能节约这部分试验中耗费的人力与时间成本,本专利设计提出了这套用于承载汽车门盖开闭耐久试验装置的柔性平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简单调整完成所需要的试验台架的汽车门盖开闭耐久试验装置的柔性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汽车门盖开闭耐久试验柔性平台,所述柔性平台为立体三维框架,所述三维框架由12根铝型材组成,用铝型材进行框架主体的搭建,应用范围广泛,拆装调整方便。试验进行时此柔性平台视实际情况需要可通过型材利用车身上的孔将车身与框架连接为一整体,稳固车身;同时使得作用反力成为框架内力,作用于框架易于分散吸收,使车身与台架整体结构更稳固。
该柔性平台在结构稳定基础上内部保留大量空间,试验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将开关门机构安装在铝型材上,再将铝型材固定于框架不同位置上,实现调整开关门机构位置的目的。
在底部与上部分别使用四根型材环绕成两个四方形,在靠近上述四方形四个角的位置各使用一根铝型材立柱将上下两个四方形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
所述相邻的型材之间设有型材直角连接件,直角连接件连接相邻的型材,采用直角连接件确保试验过程中强度足够。
整个框架12根主干位置亦可根据实际需要滑移,滑移时只需将需要移动的主干上的直角连接件松开即可将其手动滑动至目标位置并重新锁紧。此柔性平台可适用于现有大多数车型门盖开闭耐久试验,所述汽车开门机构固定在柔性平台的型材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多变,应用范围广泛,拆装调整方便;因此可灵活应对各种可能车型,且大量节省工作量。
二、各连接点处均使用可靠连接件连接,确保试验过程中强度足够。
三、添加型材即可与车身连接,固定车身,可使作用反力成为框架内力有效吸收。
四、内部空间大,可是实际需要增加大量试验工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平台框架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平台框架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平台框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解决不同型号的车型的门盖的开闭耐久试验装置中需要不同的试验台架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有多种使用方式,以下列举一例用法:
12根铝型材组成柔性平台,所述柔性平台为立体三维框架,所述三维框架由12根铝型材组成;在底部与上部分别使用四根型材环绕成两个四方形,在靠近上述四方形四个角的位置各使用一根铝型材立柱将上下两个四方形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如图1和图2所示,组成柔性平台的铝型材可以在框架上滑移,主柱在保证整体框架连接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分别滑移到不同位置以应对试验需要。
试验时根据试验对象需求,只需通过在12根主柱上添加少量的铝型材支架搭建固定汽车门盖开闭试验机构即可。
1.通过铝型材将车身固定于试验柔性平台上;
2.将四立柱分别调整至四门铰链位置,利用立柱安装型材架,将气缸横向安装于型材架上推拉车门完成车门开关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42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