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分区设计的电连接器接点分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3681.8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0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利;邓健;漆光平;邵进;张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R9/22 | 分类号: | H01R9/22;H01R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区 设计 连接器 接点 分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区设计的电连接器接点分配结构,属于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线路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各单机之间、箭地之间、与外系统之间的电气接口均通过电连接器实现,系统中使用的电连接器品种繁多,大小各异,最大的有256个接点;其中分布的信号种类繁多,尤其是箭地连接连接器,其中包含了控制系统供电、控制、测试、状态指示各类信号。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不同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系统工作异常的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系统设计之初只考虑系统功能实现,未对电连接器接点分配做统一规划,从而导致不同信号的线缆之间存在相互干扰,进而引起系统电磁兼容性问题,影响控制系统正常功能的实现。基于上述问题,在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对电连接器接点进行合理地分配,对于提高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来说,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分区设计的电连接器接点分配结构,可有效地提高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分区设计的电连接器接点分配结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箭地连接电连接器和火工品控制信号电连接器;
所述箭地连接电连接器的接点按照如下方式排布:所述箭地连接电连接器的接点分为大功率信号区和小功率信号区,供电信号的接点分配在大功率信号区中,供电信号包括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直流信号的接点和交流信号的接点分配在不同区域;
非功率的高频信号接点与低频信号接点分配在小功率信号区中,非功率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均包括测试信号和控制信号,非功率高频信号的测试信号接点和控制信号接点分配在非功率高频信号接点区域内的不同区域;非功率低频信号的测试信号接点和控制信号接点分配在非功率低频信号接点区域内的不同区域;
在同一区域内的箭地连接电连接器的接点,对于有公共地线的信号,信号线接点距地线接点的距离相同;控制信号的正端接点放在一起、负端接点放在一起;使用双绞线的信号,其正、负端接点成对就近分配。
所述火工品控制信号电连接器的接点按照如下方式排布:火工品控制信号中正、负端接点分配在火工品控制信号电连接器的上、下两部分,且上下两部分之间留有一排空接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在设计之初对电连接器接点分配统一规划,克服了仅按功能需求分配接点,发现信号之间存在干扰问题时,再重新调整接点分配的弊端,提高了系统设计效率,减少了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试验的现象。
(2)由于不同种类的信号位于电连接器的不同区域,减小了不同种类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
(3)火工品控制信号对可靠性要求很高,将信号正、负端接点放在不同区域,且中间用空接点隔离,有效地避免了正、负端短路的故障模式,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箭地连接电连接器接点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火工品控制信号电连接器接点分布示意图。
图3为箭地连接电连接器接点分布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火工品控制信号电连接器的接点分布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区设计的电连接器接点分配结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箭地连接电连接器和火工品控制信号电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