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基监测用螺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3621.6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2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玉;邓雷飞;徐满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2;H01B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基 监测 螺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基监测的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要求工期短,施工速度快,同时,要保证工程安全,因此地基内部变形监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地基内部变形监测只能依赖有线仪器去实现。在变形较小的地基监测中采用普通电缆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变形较大的地基监测中若采用普通电缆,普通电缆很难承受地基变形对其产生的拉伸和挤压,尤其是被土体压住的电缆段,若中间部位土体产生大的变形,电缆很容易被土体拉断,或者被块石等坚硬岩土体挤断。而电缆一旦被拉断,埋设的仪器全部失去作用,在仪器上投入的所有工作全部失去意义,最重要的是电缆被拉断时,很可能由于现场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施工影响,无法进行补救,使工程处于失控状态。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仪器材料等高额的损失,也造成了在埋设仪器等工作中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而且,使工程处于不可控状态,给工程造成的损失通常也是不可估量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地基监测用螺旋电缆,该电缆能够避免较大地基变形对通讯电缆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基监测用螺旋电缆,包括绝缘橡胶套和螺旋状通信电缆,所述绝缘橡胶套胶俯在所述螺旋状通信电缆外,所述螺旋状通信电缆内设有多根导线,所述多根导线周围配置有多根沿周向均布的抗拉钢丝,所述抗拉钢丝和所述多根导线被包胶在绝缘橡胶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绝缘橡胶套、螺旋状卷绕结构和抗拉钢丝三重从外至内依次布置的结构,使电缆具有较强的缓冲拉伸和挤压的能力,该电缆不仅能够高效缓冲监测过程中较大地基变形给电缆造成的拉伸,而且能缓冲坚硬岩土体对电缆的挤压,能够避免较大地基变形对电缆造成的伤害。该电缆能够适用于埋设在地基内部的地基变形监测仪器和外部数据采集设备的通讯连接,特别适用地基变形较大的监测工程。在监测工程中,随着地基的变形,电缆的缓冲拉伸和挤压能力被释放,能够有效保证通讯电缆不被拉断或挤断,从而保证了仪器的成活率,避免了仪器设备、人力物力的损失,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内部变形的高效监测,能够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安全提供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拉钢丝,2、绝缘橡胶体,3、导线,4、螺旋状通信电缆,5、绝缘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一种地基监测用螺旋电缆,包括绝缘橡胶套5和螺旋状通信电缆4,所述绝缘橡胶套5胶俯在所述螺旋状通信电缆4外,所述螺旋状通信电缆4内设有多根导线3,所述多根导线3周围配置有多根沿周向均布的抗拉钢丝1,所述抗拉钢丝1和所述多根导线3被包胶在绝缘橡胶体2内。
采用上述螺旋电缆,当螺旋电缆被埋置在地基土中被挤压时,绝缘橡胶套对坚硬岩土体的挤压起到较好的缓冲左右,能够防止螺旋电缆被挤断;当被埋螺旋电缆段两端被固定(压住),中间部位被挤压拉伸时,绝缘橡胶套首先受拉断裂,加之地下水的润滑作用,其内部的通信电缆的螺旋结构被逐渐拉直。当通信电缆螺旋直径为d,螺旋间距为s,单圈通信电缆的长度L时:
L=sqrt((πD)^2+s^2)
当s=d时,L=3.3s,即螺旋电缆缓冲拉伸能力为普通电缆的3.3倍,而且螺旋间距是可以根据现场实际要求进行调整的,因此,上述螺旋电缆能够大大增加电缆的抗拉伸能力,有效防止电缆被拉断。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