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胶合回转减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3481.2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1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秦奕铭;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天维贝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22 | 分类号: | F16H55/2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112 江苏省徐州市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合 回转 减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减速装置,具体是一种抗胶合回转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回转减速装置多采用外齿式回转支承的传动形式,轮齿属于回转支承外圈的一部分,结构上与外圈为一个整体,在材质上与外圈为同一材料。
回转减速装置多使用在有较大倾覆力矩和转动扭矩的场所,为保证外圈满足倾覆力矩的要求,回转支承内圈与外圈材料基本都采用合金结构钢,与外圈一体锻造的同材质的合金结构钢轮齿与合金结构钢蜗杆啮合传动时,在受冲击较大的低速、大扭矩工况下,易产生胶合,使轮齿失效,轮齿失效可导致回转减速机构早期损坏,胶合现象的产生更是限制了回转减速机构的适用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胶合回转减速装置,抗胶合性能好、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抗胶合回转减速装置包括壳体、蜗杆和回转支承,壳体由蜗杆腔体与齿轮腔体构成;蜗杆由轴承、端盖、法兰固定安装在蜗杆腔体内;回转支承由外圈、内圈及钢球组合而成,固定安装在齿轮腔体内,还包括齿圈,所述的齿圈采用镶配方式紧固于外圈上与蜗杆啮合。
镶配方式为螺栓紧固或过盈配合。
齿圈的材料为铜合金或球墨铸铁。
与现有设备相比,本抗胶合回转减速装置,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轮齿做成独立的齿圈通过镶配方式紧固在外圈上与蜗杆实现啮合,在结构上与外圈的分离,实现与外圈不同材质的使用,这样,外圈使用合金结构钢满足钢度要求,齿圈使用铜合金或球墨铸铁增强抗胶合性能,延缓了回转减速机构的早期损坏,提高了回转减速装置的使用寿命,扩大了其适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1、壳体,2、蜗杆,3、回转支承,4、齿圈,5、轴承,6、端盖,7、法兰,1.1、蜗杆腔体,1.2、齿轮腔体,3.1、外圈,3.2、内圈,3.3、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抗胶合回转减速装置,包括壳体1、蜗杆2和回转支承3,壳体1由蜗杆腔体1.1与齿轮腔体1.2构成;蜗杆2由轴承5、端盖6、法兰7固定安装在蜗杆腔体1.1内;回转支承3由外圈3.1、内圈3.2及钢球3.3组合而成,固定安装在齿轮腔体1.2内,还包括齿圈4,所述的齿圈4采用镶配方式紧固于外圈3.1上与蜗杆2啮合。
齿圈4与外圈3.1的 镶配方式使用螺栓紧固或过盈配合,易于安装和拆卸,同时能满足倾覆力矩和转动扭矩的要求。
齿圈4的材料可为铜合金或球墨铸铁,低速、大扭矩工况下产生的胶合现象多为冷胶合,齿面不规则,载荷集中作用于局部接触面上,局部产生高温造成油膜破裂产生胶合,因铜合金有胶合的自修复性能,能促进齿面的良好接触,降低摩擦系数,有效避免载荷集中,有效降低胶合的产生,从而起到了抗胶合的作用;球墨铸铁自身具有的石墨,能起到自润滑作用,在低速、大扭矩工况下作用尤其明显,从而也可起到抗胶合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天维贝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天维贝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