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变配电所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测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3091.5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1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范红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4 | 分类号: | H02H7/04;H02B1/056;H02B1/05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配电 变压器 低压 侧后 保护 测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道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铁路变配电所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二次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维修方面。
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测控装置,用于变压器低压侧的保护,主要通过对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的不断测试,保证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值合适,其一般包括壳体,壳体一侧设置显示器和键盘,对侧设置各种接口,而各种电子仪器分布安装在壳体内壁上的,电子仪器通过电线连接接口。电子仪器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A/D转换器、CPU、继电器和数据通信模块,这些电子器件都是常用器件,本装置是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测控装置,主要是测试变压器低压端的电压、电流,来判断变压器工作是否稳定,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的测试点如下:当用于内桥接线方式的变压器时,装置的电流传感器分别采集变压器低压侧保护电流Ia、Ib、Ic,以及变压器低压侧测量电流CIA、CIC,电压传感器分别采集低压侧母线相电压Ua、Ub、Uc,零序电压3U0;当用于外桥接线方式的变压器时,装置的电流传感器分别采集变压器低压侧保护电流Ia、Ib、Ic,变压器低压侧测量电流CIA、CIC,电压传感器分别采集低压侧母线相电压Ua、Ub、Uc。采用电压传感器监控电压,电流传感器监控电流,如图3,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都经A/D转换器将信号送入数据总线, CPU、继电器和数据通信模块都连接到数据总线,CPU对测试数值进行判断,做出一些处理,主要是控制继电器操作一些开关,或者经数据通信模块发送信息到远端的控制台,CPU还能够接受远端控制台发送的指令,进行对应的操作。
1、电流速断保护,可通过压板控制保护投退,其原理框图如图;
2、三段带复合电压启动过电流保护,每一段保护及其复合电压启动元件均可单独投退,复合电压由低电压及负序电压组成,通过公式可得到负序电压,原理框图如图5;
3、后加速保护,设置了独立的合闸后加速电流定值及时间定值,与传统的保护相比,使保护的配置更加灵活,后加速保护原理框图如图6;
4、 母线联锁保护,该保护的电流定值及时间定值可独立整定,通过同一条母线上的其他出线保护测控装置发出的联锁信号区分是否有区外故障发生并以此进行保护功能的闭锁和开放,从而实现母线保护功能,保护原理框图如图7;
5、失压保护,失压保护原理框图如图8;
6、母联闭锁开出,用于给母联保护测控及备自投装置的电源备投功能提供闭锁信号,以防止备投误动。当母联闭锁开出控制字投入且有过流类保护启动时,BSJ2动作给出闭锁信号,当所有过流类保护返回时,闭锁信号延时20毫秒后收回;
7、PT断线告警,PT断线后,将告警,待电压恢复正常后,告警信号自动恢复正常。母线PT断线可通过软压板控制投退,PT断线的原理框图9所示,当有过电流类的保护启动时,PT断线暂停判断,保持原状态,待过电流类的保护启动消失后再继续判断
8、过负荷告警,过负荷告警功能原理框图如图10;
9、控制回路异常告警,装置采集断路器的分位和合位,当控制电源正常、断路器位置辅助接点正常时,必然有一个分位或合位,否则,经4S延时报控制回路异常告警信号,但不闭锁保护,原理如图11;
在客运专线中,电器在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进行修理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但是本装置在维修电子仪器时,需要拆开壳体,进行修理,这种维修方式非常的麻烦,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铁路变配电所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测控装置,解决现有变压器低压侧后备保护测控装置检修过于麻烦,浪费时间、人力和物力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30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