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榨汁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2935.4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3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杜青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青心 |
主分类号: | A47J19/00 | 分类号: | A47J19/00;A47J19/02;A47J1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张费微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榨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尤其涉及榨汁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榨汁杯,一般都是通过在杯体上装配公网以及母网进行榨汁,并用盖子进行盖合,如公开日为2014年6月18日、公开号为CN203647030U、名称为“CN20364703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果蔬榨汁杯,包括杯体以及碗状的第一榨汁器、碗状的第二榨汁器、上盖,其中,该杯体下端封闭、上端开口,所述杯体上部开口处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榨汁器中部设有下连接圈、上部设有第二外螺纹,该下连接圈的内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榨汁器上部具有上连接圈,该上连接圈下部具有第二内螺纹、上部具有第三内螺纹;所述上盖上具有第三外螺纹;以及该第一内螺纹和该第一外螺纹相配,该第二内螺纹和该第二外螺纹相配,该第三外螺纹和该第三内螺纹相配,且该第三内螺纹和该第一外螺纹亦相配。该果蔬榨汁杯虽然能够实现榨汁的目的,但是在喝水时,需要将第一榨汁器从杯体上旋出,或将第二榨汁器从第一榨汁器上旋出,或将上盖从第二榨汁器上旋出进行喝水,较为不便,且由于第二榨汁器的螺纹为内螺纹结构,与正常喝水时杯体的外螺纹结构相反,将导致使用者在喝水时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喝水不便、喝水时体验不佳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榨汁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榨汁杯,包括杯体、下盖、第一榨汁器,所述的下盖与第一榨汁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榨汁器与杯体的一端相连接,还包括上盖,所述的杯体两端贯通,所述的上盖与杯体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下盖底部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榨汁器。
杯体两端贯通后,可从杯体任意一端倒入饮品,更加方便,喝水时通过旋开上盖进行正常喝水,更符合使用者习惯,榨汁时可通过第一榨汁器以及第二榨汁器配合榨汁,如此将喝水以及榨汁功能分离,使得使用者的体验更好,且将下盖与第二榨汁器一体化成型,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榨汁杯,还包括硅胶圈、拉块,所述的上盖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硅胶圈设置于上盖内,所述的拉块位于缺口上并与上盖内的硅胶圈相连接。硅胶圈和拉块相配合能够形成提手,外出时可拉动拉块将硅胶圈拉出,则硅胶圈未被拉出部分将拥堵在缺口位置,形成卡位,从而避免硅胶圈被整体拉出而失去提手的功能,不使用时直接将硅胶圈外露部分塞回缺口即可,结构简单,且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榨汁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榨汁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榨汁杯,包括杯体4、下盖1、第一榨汁器3,所述的下盖1与第一榨汁器3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榨汁器3与杯体4的一端相连接,还包括上盖5,所述的杯体4两端贯通,所述的上盖5与杯体4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的下盖1上一体化设置有第二榨汁器2。
使用时,可杯体4任意一端将饮品导入杯体4中,榨汁时,将下盖1从第一榨汁器3上旋出,并将果蔬放入第一榨汁器3中,并旋合下盖1,由于第二榨汁器2与下盖1一体化成型,则随着下盖1的旋合,下盖1上的第二榨汁器2对果蔬进行挤压,果汁从第一榨汁器3流入杯体4内,饮水时,通过杯体4另一端旋开上盖5,即可喝到新鲜的果汁。
作为优选,还包括硅胶圈6、拉块7,所述的上盖5上设置有缺口8,所述的硅胶圈6设置于上盖5内,所述的拉块7位于缺口8上并与上盖5内的硅胶圈6相连接。
外出时,可用手拉动拉块7,拉块7将带动与其连接的硅胶圈6,当硅胶圈6一部分被从上盖5的缺口8中拉出后,硅胶圈6另一部分将拥堵卡在缺口8中,形成限位部,避免硅胶圈6被全部拉出而丧失作为提手的功能;使用完毕后,向内推动拉块7,则拉块7带动硅胶圈内缩回上盖5内,当拉块7位于缺口8上时,硅胶圈6也被全部压回上盖5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青心,未经杜青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29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输电线电磁检测的携载与越障机构
- 下一篇:智能雨伞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