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2516.0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超超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沉淀池。
背景技术
水处理沉淀池分为平流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水力搅拌沉淀池和机械搅拌沉淀池,其中以机械搅拌沉淀池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是,动力消耗大、运行费用高,同时因为安装有机械搅拌装置,维修费用高,因机械漏油会污染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沉淀池。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应室、位于第一反应室上方的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内的顶壁设置有伞形安装板,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在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外部形成分离室,该分离室的底部与第一反应室的侧壁连接封闭,分离室的上部具有开口,在第二反应室两侧的分离室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第二反应室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室,水流经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导流室以及分离室形成通路,在导流板的外壁与分离室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斜管,各斜管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装。
进一步的,在分离室的底部设置排泥管,排泥管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应室内并形成折弯结构,其弯转方向朝向水流旋转方向。
进一步的,在所述分离室的上端形成集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各斜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支承网,各斜管经支承网安装在分离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室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在锥形底面上设置有集泥斗。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完全取消了机械搅拌装置,沉淀池没有动力消耗,水处理成本下降了0.02元/m3通过加装斜管后,水质浊度由原来的小于10NTU下降到小于5NTU;处理流量增加了30%。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导流室,4、分离室,5、斜管,6、集水槽,7、支承网,8、集泥斗,9、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沉淀池,包括第一反应室1、位于第一反应室1上方的第二反应室2,第一反应室1内的顶壁设置有伞形安装板;第一反应室1的底部设置进水口;
在第一反应室1和第二反应室2外部形成分离室4,该分离室4的底部与第一反应室1的侧壁连接封闭,分离室4的上部具有开口,在第二反应室2两侧的分离室4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与第二反应室2的外壁之间形成导流室3,水流经第一反应室1、第二反应室2、导流室3以及分离室4形成通路,在导流板的外壁与分离室4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斜管5,各斜管5斜向沉淀池中央安装。分离室4的底部呈锥形结构,在锥形底面上设置有集泥斗8。
在分离室4的底部设置排泥管9,排泥管9的出口端伸入第一反应室1内并形成折弯结构,其弯转方向朝向水流旋转方向。排泥管9直径为150mm,呈90度折弯,这样一方面是以便形成微小负压,防止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水从排泥管9管口直接进入分离室4,另一方面减少进水时反应室与分离室4之间的压差,保护伞形安装板。同时,便于分离室4的污泥从此排泥管9进入第一反应室1
在分离室4的上端形成集水槽6。集水槽6的设置主要是方便将沉淀池内清水排出。
各斜管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支承网7,各斜管5经支承网7安装在分离室4内。网眼规格为500×400mm,网面距离导流板下沿100mm,以利于水流分布,网面水平保证清水区深度不小于500mm,以利于水流稳定。
进水口位于第一反应室1的底部,进水管的水此处进入第一反应室1,进水管的水沿伞形安装板切线方向安装,这样,进水在管口流速作用下沿伞形安装板内壁进行旋转,第一反应室1就形成为一个倒置的涡流旋转反应池,通过水力旋流反应技术,取消机械搅拌器,以减少动力消耗,减少机械维修费用,消除机械漏油对水质的影响;然后水流经第二反应室2和导流室3进入分离室4内,该分离室4内设置斜管5(即为传统的斜管5沉淀池),利用斜管5沉淀技术提高分离室4的沉淀效果和增加产能,以降低运行费用,提高水质。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超超,未经陈超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2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过滤机的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常压式污浊溶剂分离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