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0762.2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20120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生产废水处理领域,尤其设涉及对废水进行缺氧、厌氧和好氧状态处理的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PVDF超滤膜生产中,产生大量的高盐、高COD、高氨氮废水,B/C比偏小,废水难以生化降解。
传统的A/O工艺总氮的去除率与硝化回流比有关,在氨氮和有机氮被完全转化为硝基氮的情况下,A/O工艺总氮脱除率为:
F=N/(N+1)
F:总氮脱除率
N:硝化回流比
传统废水处理工程硝化回流比大多为200~300%,总氮脱除率最高为67~75%,生化处理出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氮素,且基本都是硝基氮。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对废水排放的污染物限值也越来越高,尤其对COD、氮素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将氮氧化物排放指标作为“十二五”期间环保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方政府也提高了对各类生产企业总氮的排放要求,这也和国家“十二五”关于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总体规划想契合。
目前已建的各类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基本都没考虑总氮去除,在新标准推出后各企业将不得不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后增加总氮处理单元既可以节省投资,又不影响工业生产。
现行的脱氮处理工艺基本上都利用微生物通过两级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进行脱氮,但其是在新建设施条件下实施,对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不是很便利,且其总氮去除率受硝化回流比限制,高去除率需要非常大的回流比,增加了投资和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利用厌氧反应、氨氮反应等对生产废水中的总氮进行脱除,进一步降低废水处理运行费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废水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SBR池、铁碳微电解池、接触氧化池;所述的废水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SBR池、铁碳微电解池和接触氧化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SBR池设有NAS系统。NAS系统为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其中,SBR池,又称为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eguencingBatch Reactor),是由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及运行状态等都可灵活转变。
铁碳微电解是指,将铁屑和碳颗粒浸没在酸性废水中时,由于铁碳之前的电极定位差,废水中会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这些细微电池是以电位低的铁为阳极,电位高的碳为阴极,在含有酸性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反应中生成的氢氧根离子是出水pH值升高的原因,而由Fe2+氧化生成的Fe3+逐渐水解生成聚合度大的Fe(OH)3胶体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吸附、凝聚水中的污染物,从而增强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在废水处理中,废水中的高COD经厌氧处理后被降解到合适的范围、总氮经厌氧水解后变成氨氮,50%的氨氮经好氧半硝化反应被转化为亚硝态氮,氨氮和亚硝基氮在厌氧的条件下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从而完成脱氮反应。
反应化学式如下:
5NH4++3NO3-→4N2+9H2O+2H+
NH4++NO2-→N2+2H2O
NH4++HCO3-+0.75O2→0.5NH4++0.5NO2-+CO2+1.5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07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小区净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