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浸式变压器排油注氮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89400.1 | 申请日: | 2014-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7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波;毛淑文;张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日新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H01F27/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2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浸式 变压器 排油注氮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排油注氮。
背景技术
油浸式变压器在运行当中,由于短路、过电压、接地、绝缘老化等故障,将导致变压器内部绝缘破坏,一旦绝缘被击穿,就将引起弧光放电,从而使得变压器内部的油温超过燃点并且分解汽化产生多种可燃性气体,因此一般油浸式变压器发生火灾时火势都很猛烈,为了变压器的安全,常见的变压器都单独配置消防柜,当变压器内的油燃烧时,消防柜能自动向变压器内充氮气,实现隔离灭火。然而由于着火时,变压器内的油本身会膨胀而且产生气体导致变压器箱体内部压力增大,此时如果直接排入氮气会进一步增加变压器箱体内部压力,变压器想的薄弱处会破裂,甚至整个变压器箱体爆裂。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783112U,授权公告日2011年4月6日,公开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压力保护充氮灭火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消防柜、排油管排气组件、排油管道、充氮管道、控制柜、断流阀、感温探头、以及消防柜、断流阀、感温探头。在变压器油箱的上部装有排油管道,下部装有充氮管道与消防柜相连,在变压器油箱和储油柜之间装有断流阀,在主控室装有控制柜,核心是安装在排油管排气组件上和消防柜内排油管道上的两套压力监测装置,以及安装于控制柜上的无纸记录仪。本结构,当发生火灾时,无法保证在充入氮气时打开排油管道,这样就导致氮气积聚在变压器箱体内,导致变压器箱体破裂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提供了一种在变压器发生火灾时,能保证先排油后通氮气,保护变压器箱体安全的油浸式变压器排油注氮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排油注氮机构,包括排油管、氮气罐,排油管上设有排油阀,氮气罐上连接有气管,所述的排油阀上设有通过转动控制排油阀开启、关闭的驱动轴,驱动轴上连接有悬臂,悬臂的外端设有重锤,排油管侧面设有支撑悬臂的支撑杆、控制支撑杆移动的电磁铁,排油管内位于排油阀的下方设有引油槽,排油管侧面设有与引油槽连通的支管,支管的下端设有与排油管连通的回油管,支管的下端还连接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底部设有接近开关,活塞管内设有活塞,活塞与活塞管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活塞管的底部侧面设有排气孔,所述的氮气罐上设有电磁瓶口阀,所述的接近开关接收信号后能驱动电磁瓶口阀打开,所述的支管上设有第一调流阀,所述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二调流阀。
排油管与变压器箱体侧面连通,气管与变压器箱体底部连通,发生火灾时,变压器箱体上的传感器把信号传递给电磁铁,电磁铁吸附支撑杆,使得悬臂失去支撑后在重锤的作用下转动,同时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打开排油阀,油液流过排油管时,一部分油液进入引油槽后流入支管中,事先已经通过第一调流阀、第二调流阀调节进油、回油的流量,正好经过十秒时间,支管内的压力足以克服弹簧的弹力而驱动活塞移动,活塞靠近接近开关后产生信号传递给电磁瓶口阀,电磁瓶口被打开,然后氮气罐内的氮气排入变压器箱体内灭火,从而保障发生火灾时先排出一定的油,经过十秒后再冲氮气,使用更加安全,防止变压器箱体内气压太大而爆裂。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油管外位于排油阀的正上方设有防漏阀,所述的防漏阀接入气管中,防漏阀内设有驱动阀门开启的阀杆,阀杆的外端伸出防漏阀外,所述的驱动轴上还设有凸轮,所述的阀杆的外端与凸轮接触。防漏阀起到防漏的效果,如果电磁瓶口阀漏气时,防漏阀能防止气体进入变压器箱体内,防漏阀只有在排油阀打开的时候才会被打开,从而起到安全防漏气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油管上还设有微漏视窗。微漏视窗可以观察排油阀、检修阀是否漏油。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变压器发生火灾时,能保证先排油后通氮气,保护变压器箱体安全的有益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良好的漏气保护功能,防止氮气罐漏气而导致变压器箱体爆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正常状态时活塞管内活塞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发生火灾时活塞管内活塞的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日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日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9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功能滑梯的蹦床
- 下一篇:主动式多用途防护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