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榨油机的炒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8783.0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9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御龙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江侧燕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榨油机 炒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机,特别是一种家用榨油机的炒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榨油机,一般配有炒锅对原料进行加热,目的是控制入榨温度和水分,从而提高出油率,通常使用发热丝对锅体进行加热,加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对内部电路造成损坏,且会发生发热丝因老化松脱烧毁零部件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榨油机的炒锅结构,在锅体的外部套有一层绝热材料保护层,既能隔热又能防止加热环脱落造成危险,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家用榨油机的炒锅结构,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侧包裹一层保护层,锅体与保护层之间设有加热环套在锅体的外侧壁上,所述锅体内设有电机驱动的搅拌片。
为了在搅拌过程使原料受热更均匀,所述锅体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凸条。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搅拌片包括安装在电机转轴的两个叶片,一叶片倾斜设置,另一叶片水平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保护层为耐高温绝热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环作为炒锅锅体的加热元件,加热环套在锅体的外侧壁上,加热更均匀、更高效,且在锅体外侧增加一层保护层,将加热环包裹在锅体与保护层之间,保护层绝热耐高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榨油机内部的温度,同时保护层能防止加热环松脱对内部零件造成损坏,结构简单实用,有效提高榨油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榨油机的炒锅结构,包括锅体1,加热环3设置套在锅体1的外侧壁上,锅体1的外侧设置一层保护层2,将加热环3包裹在锅体1与保护层2之间,保护层2为耐高温绝热材料层。锅体1内设有电机驱动的搅拌片(附图未示出该搅拌片的结构),搅拌片包括安装在电机转轴的两个叶片,一叶片倾斜设置,另一叶片水平设置,能够全方位对原料进行翻炒,避免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粘锅现象,为了在搅拌过程使原料受热更均匀,锅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凸条11。
采用上述的炒锅结构作为榨油机的原料加热部件,加热环3套在锅体1的外侧壁上,对比以往采用发热丝的炒锅,配合锅体1内的立体搅拌片结构,使加热更均匀、更高效,且在锅体1外侧增加一层保护层2,将加热环3包裹在锅体1与保护层2之间,保护层2绝热耐高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榨油机内部的温度,同时保护层2能防止加热环3松脱对内部零件造成损坏,结构简单实用,有效提高榨油机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御龙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御龙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8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防松动型底座的电动机
- 下一篇:悬挂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