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端头自移式抬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6487.7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2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顾威龙;陈辉;匡中文;花文雷;牛建春;赵伟;崔斌;张洋;吴林;冯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766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头 移式抬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移动装置,尤其是端头自移式抬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综采工作面轨道顺槽侧端头顶板多采用∏型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沿巷道方向架对棚支护,对棚支护装置随工作面推进交替迈步前移。在抬棚迈步前移过程中,常需要人工扛运单体液压支柱和窜移∏型梁,导致工人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及安全隐患多。此外,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工程质量不易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端头自移式抬棚装置,所述的能够减少煤矿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端头支护的安全性,而且能够简化端头支护的工序,提高端头支护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端头自移式抬棚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组沿巷道方向平行设置的∏型梁、窜梁器、第一单体液压支柱、第二单体液压支柱、第一柱头固定装置、第二柱头固定装置及底座;∏型梁的一端通过第一柱头固定装置与第一单体液压支柱固定连接,∏型梁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柱头固定装置与第二单体液压支柱固定连接;第一单体液压支柱和第二单体液压支柱分别固定在底座的两端;窜梁器和第一链条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型梁上;液压千斤顶通过第二链条连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为两根工字钢并列放置固定连接而成,底座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套筒,套筒的材料为钢管,第一单体液压支柱和第二单体液压支柱分别置于套筒内并与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窜梁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当第一单体液压支柱和第二单体液压支柱泄压下降时,窜梁器托起两组平行沿巷道方向布置的∏型梁,以防∏型梁倾倒;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链条数量至少为两个,增大两组平行沿巷道方向布置的∏型梁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及快捷,减少了煤矿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的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端头支护的安全性,而且简化了端头支护的工序,提高了端头支护的效率。具体来说:
(1)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端头支护的工序,提高了端头支护的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目前,在抬棚迈步前移过程中,常需要人工扛运单体液压支柱和窜移∏型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人员在抬棚一侧的单体液压支柱放液泄压后,通过操作液压千斤顶实现抬棚的窜移,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端头支护的安全性。当人工窜移端头支护抬棚时,工作人员需要登高作业,同时还需扛运重物,工作过程中安全隐患大,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型梁、单体液压支柱和底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拉移底座实现抬棚的前移。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链条及窜梁器控制窜移过程中抬棚的稳定性,以防抬棚侧倾,工作人员可进行远距离操作,确保了操作期间的安全及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型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及3所示,一种端头自移式抬棚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组沿巷道方向平行设置的∏型梁1、窜梁器2、第一单体液压支柱3、第二单体液压支柱4、第一柱头固定装置7、第二柱头固定装置10及底座8;∏型梁1的一端通过第一柱头固定装置7与第一单体液压支柱3固定连接,∏型梁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柱头固定装置10与第二单体液压支柱4固定连接;第一单体液压支柱3和第二单体液压支柱4分别固定在底座8的两端;窜梁器2和第一链条9分别固定连接两组∏型梁1;液压千斤顶5通过第二链条6连接在底座8上。
参见图1、2及3,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包括同型号单体液压支柱四根,4m长π型梁两根,窜梁器两个,底座两个,液压千斤顶一个,2m长链条一根。底座8是由两根11#工字钢并列放置固定连接而成,底座8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套筒,套筒的材料为钢管,钢管内径为6吋,高度为500mm,第一单体液压支柱3和第二单体液压支柱4分别放置在套筒内与底座8固定连接。窜梁器2的数量为两个,当第一单体液压支柱3和第二单体液压支柱4泄压下降时,窜梁器2托起两组平行沿巷道方向布置的∏型梁1,以防两组∏型梁1倾倒。第一链条9的数量为两个,增大两组平行沿巷道方向布置的∏型梁1的连接稳定性。
现结合图1、2及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6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