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5659.9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4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林;赵小旭;蔡宇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特冶金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
主分类号: | B21B31/18 | 分类号: | B21B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机 轴向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的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除了可以促使带材沿横向尺寸均匀外,还可以用来消除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工作辊弯曲变形而产生的带材边浪。轴向辊形调整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在上下中间辊上将相反的两端加工成锥形,以其相向或相反的轴向移动来调整重合的平行部分,即有效平面量的长度,这样就可以调节带材边部的形状。
图1为现有轴向辊形调整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轴向辊形调整装置可以用液压缸通过连杆机构来推拉中间辊,也可以用液压缸直接推拉中间辊。中间辊的圆柱部分及圆锥部分长度、轴向移动的位移量、平行部分的有效宽度以及调整部分的图形,均可以在多辊轧机的主操作台上的计算机终端上显示出来。现有轴向辊形调整装置可以在轧制过程中实现中间辊的轴向移动调整。
但是,由于图1所示的装置中液压缸和中间辊之间有多处绞接点和万向联接轴,带负荷的轴向辊形调整可能会造成该装置中绞接处的零件及传动部分的零件的磨损,导致零件易损坏;而且上述绞接点和联接处结构复杂,如需更换中间辊需要大量地零件拆卸,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以解决绞接处的零件及传动部分的零件的磨损和零件拆卸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包括:上中间辊、下中间辊、传动侧液压缸体以及操作侧液压缸体;
其中,所述传动侧液压缸体设置在所述上中间辊,以及所述下中间辊的第一端,所述操作侧液压缸体设置在所述上中间辊,以及所述下中间辊的第二端;在所述传动侧液压缸体中设置有传动侧液压上活塞和传动侧液压下活塞,在所述操作侧液压缸体中设置有操作侧液压上活塞和操作侧液压下活塞;
所述上中间辊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传动侧液压上活塞端面接触,所述上中间辊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操作侧液压上活塞端面接触;所述下中间辊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传动侧液压下活塞端面接触,所述下中间辊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操作侧液压下活塞端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侧液压上活塞用于推出所述上中间辊一距离,同时所述操作侧液压上活塞用于退回一距离,且推出距离与退回距离相等,以使所述上中间辊向操作侧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侧液压下活塞用于推出所述下中间辊一距离,同时所述操作侧液压下活塞用于退回一距离,且推出距离与退回距离相等,以使所述下中间辊向操作侧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侧液压上活塞用于推出所述上中间辊一距离,同时所述传动侧液压上活塞用于退回一距离,且推出距离与退回距离相等,以使所述上中间辊向传动侧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侧液压下活塞用于推出所述下中间辊一距离,同时所述传动侧液压下活塞用于退回一距离,且推出距离与退回距离相等,以使所述下中间辊向传动侧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中间辊和所述下中间辊相反的一端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侧液压上活塞、所述传动侧液压下活塞、所述操作侧液压上活塞以及所述操作侧液压下活塞均与位移传感器连接,以使活塞轴向移动的距离传送至多辊轧机的主操作台。
本实用新型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通过上下中间辊的两端分别与液压活塞端面接触,液压缸体内的油压的改变推动活塞运动使得上中间辊或下中间辊做轴向移动,采用的是液压缸体“推—推”方式,活塞与中间辊之间无绞接点和联接关系,不会产生绞接处的零件及传动部分的零件的磨损的问题,而且更换中间辊不需要大量地零件拆卸,方便快捷,简化了现有轴向辊形调整装置的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轴向辊形调整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辊轧机轴向辊形调整装置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特冶金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未经北京首特冶金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5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熔融镀锌装置
- 下一篇:5-氨基乙酰丙酸或其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