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种子分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84313.7 | 申请日: | 2014-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2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孙京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京波 |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04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05216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分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播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种子分种器,适用于小麦等单粒种子的精播作业。
背景技术
我国对小麦精播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 年代,现在我国精密播种的耕地面积小,小麦精播机按照排种器工作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吸式两大类。从90 年代后期,气吸式精播机开始有所发展,但是成熟的机型还不多。目前我国大部分小麦精播机都是机械式的。机械式小麦精播机对小麦种子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容易造成比较高的种子破碎率。气吸式小麦精密播种机对小麦种子一般不构成伤害,因此对小麦种子尺寸要求不高。但是由于气吸式播种机的排种器制造精度要求高,播种机的总体结构也比较复杂,成本比机械式精播机高很多,因此较难推广。
目前,小麦精播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影响播种质量的因素太多,特别是投种高度、速度等因素,很难控制株距,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精播;2、对种子的外形要求严格,种子破碎率较高;3、效率较低,工作速度低,很难实现单粒播;4、由于成本较高的问题还不能够大范围推广。
从国内精播机研究的发展和现状可以看出,小麦精播机的发展相对缓慢,大部分的研究只是局限于精密排种器的改进和研制上,对小麦精播机的整体研究有所欠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适合大田作业的小麦精密播种机。要想实现严格意义上小麦的精播,必须对现有精密播种机进行改进,或者研制出 一种更先进的播种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种子分种器,其能有效提高小麦种子精播种的准确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种子分种器,包括一种子存储装置、连接所述种子存储装置的树状通道、位于所述树状通道下方的分种格、以及与所述分种格连接的处理器,所述树状通道包括若干级由上而下分布的管道,且下级管道的数量为相邻的上级管道数量的两倍,所述树状通道底部的末级管道处形成有与所述分种格对应的通道口。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种格位于所述通道口的下方,且分种格设有与所述通道口数量一一对应的播种格。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两级管道之间为可拆分式连接关系。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上级管道同时连接两个下级管道,且该两个下级管道之间相互垂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每个播种格内还设有探测种子是否落入的感测器,该感测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子存储装置位于所述树状通道的顶部,且呈漏斗状,所述种子存储装置内还设有一滚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种子分种器通过多级树状通道的设计以及分种格的设置,可大大提高单颗粒种子精播种作业的正确率,降低错误播种率,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作物种子的精播种作业中,尤其适合小麦种子的精播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种子分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种子分种器100,包括一种子存储装置10、连接所述种子存储装置10的多级树状通道20、位于所述树状通道20下方的分种格30、以及与所述分种格30连接的处理器。
所述种子存储装置10位于所述树状通道20的顶部,呈漏斗状,其内装有大量待播种的种子颗粒,并通过一滚轴11有序的将一定数量的种子颗粒掉落入下方的多级树状通道20内,通过该多级树状通道20到达分种格3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京波,未经孙京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43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状秧苗水稻覆膜高速插秧机
 - 下一篇:蒜瓣芽向控制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