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纵梁上部激光拼焊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3224.0 | 申请日: | 2014-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5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葛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0 | 分类号: | B23K26/20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部 激光 拼焊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纵梁上部激光拼焊板。
背景技术
纵梁上部位于车身前部,是汽车的关键结构件,它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吸收的能量占总吸收能量的50%左右,是重要的吸能部件,因此对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有很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的纵梁上部结构常用两种方式冲压制作:分离成形和整体成形,分离成形方法是将纵梁上部分成多个简单单元、分别进行冲压,然后焊接在一起,存在零件多、焊接量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的缺点;整体成形方法是使用一张同样等级、镀层和厚度的板料一次同时冲压成形,存在材料消耗多,重量大,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所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纵梁上部激光拼焊板,其特征在于:由薄件、厚件组成,薄件与厚件连接处设置有焊接缝;薄件为C型结构,薄件顶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孔A、孔B、孔C;薄件的腹板上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孔D、凹槽。
所述的厚件为C型结构,厚件顶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孔E、孔F、孔G;厚件的腹板上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凹槽C、孔I、孔H,凹槽C内凹槽底部右侧设置有孔J;厚件的腹板右侧下部设置有凹槽B。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降低了纵梁上部结构的自重,提高了结构安全性,节约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薄件;2.厚件;3.焊接缝;101.孔A;102.孔B;103.孔C;104.凹槽A;105.孔D;201.孔E;202.孔F;203.孔G;204.孔H;205.凹槽B;206.孔I;207.孔J;208.凹槽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纵梁上部激光拼焊板,由薄件1、厚件2组成,薄件1与厚件2连接处设置有焊接缝3;薄件1为C型结构,薄件1顶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孔A101、孔B102、孔C103;薄件1的腹板上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孔D105、凹槽104;所述的厚件2为C型结构,厚件2顶面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孔E201、孔F202、孔G203;厚件2的腹板上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凹槽C208、孔I206、孔H204,凹槽C208内凹槽底部右侧设置有孔J207;厚件2的腹板右侧下部设置有凹槽B205。
具体实施时,1)、原材料经过开卷落料后,再通过激光拼焊将两块不同厚度的落料片焊接成整体板再冲压生产,大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2)、焊缝移动是拼焊板区别于普通整板生产的根本因素,也是产品设计及工艺分析是否成功的根本,由于焊缝移动量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所以前期需通过CAE手段对零件成型时焊缝移动规律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3)、成型模焊缝处不等厚模面侧设定料厚空开面。空开面向料薄一侧空开,压料面区域空开相应较大,凹模凸模对应处相应较小,通过模具结构先成形焊缝部位从而控制焊缝的移动及周边开裂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32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