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塞顶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1199.2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唐益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39 | 分类号: | E04C1/39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塞顶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塞顶砖,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框架梁下砌筑墙体顶部塞顶,按规范要求应采用斜砖塞顶,由于该部位施工时,受上下空间高度限制,对操作工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极易造成顶部水平灰缝不饱满,甚至出现大量的假缝、空缝,尤其在外墙部位,由于砌筑墙体顶部斜砖水平灰缝不饱满,对外墙阻水非常不利,易造成渗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工艺简单、方便快捷,框架梁与砌块墙体接触部位不会产生渗漏现象的预制塞顶砖,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塞顶砖,所述的塞顶砖一端呈斜角,在斜角的斜面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的凹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或圆弧形;
所述的斜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3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框架梁底与砌块墙体顶部之间预留的空隙可以采用塞顶砖竖直砌筑塞顶,代替传统砌斜砖塞顶的方法,竖直砌筑的塞顶砖不仅对框架梁的支撑强度较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塞口砖砌筑工艺简单,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不高,砌筑质量易控制。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塞顶砖一端为斜角结构,在框架梁底与砌块墙体顶部之间砌筑该塞顶砖后,塞顶砖顶部与框架梁底部形成楔形空隙,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塞浆工序,使填充在楔形空隙内的砂浆较为密实,保证框架梁与砌块墙体交界处不会发生渗漏现象,达到外墙顶部阻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塞顶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塞顶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塞顶砖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塞顶砖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梁,2-砂浆,3-塞顶砖,4-砌块墙体,5-斜角,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种预制塞顶砖,所述的塞顶砖3一端呈斜角5,在斜角5的斜面上设置有三角形凹槽6;所述的斜角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30°。制作本发明的塞顶砖3时,可以采用切割机将240*115*53mm的标准砖其中一个角切除,砖块切除部分根据框架梁1底部与砌块墙体4顶部之间预留的空隙高度确定。参见图3及图4,,将制作好的塞顶砖3成对合并后竖直砌筑在框架梁1底部与砌块墙体4顶部之间,使塞顶砖3顶部正好与框架梁1底部接触,并在砌块墙体4两侧留下楔形空隙,然后采用膨胀水泥砂浆2将两侧的楔形空隙塞满、填实,填充砂浆2的过程中,塞顶砖3上的三角形凹槽6也被填满砂浆2,因此,砂浆2凝固后与塞顶砖3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塞顶砖3对框架梁1的支撑强度,同时还保证框架梁1与砌块墙体4交界处不会发生渗漏现象,达到外墙顶部阻水的目的。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发明的一种预制塞顶砖,所述的塞顶砖3一端呈斜角5,在斜角5的斜面上设置有圆弧形凹槽6;所述的斜角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10°。制作本发明的塞顶砖3时,可以采用模具成型的方法制作,塞顶砖3的宽度根据砌块墙体4确定,塞顶砖3的高度根据框架梁1底部与砌块墙体4顶部之间预留的空隙高度确定。参见图3及图5,将制作好的塞顶砖3单个竖直砌筑在框架梁1底部与砌块墙体4顶部之间,使塞顶砖3顶部正好与框架梁1底部接触,并在砌块墙体4一侧留下楔形空隙,然后采用膨胀水泥砂浆2将楔形空隙塞满、填实,填充砂浆2的过程中,塞顶砖3上的三角形凹槽6也被填满砂浆2,因此,砂浆2凝固后与塞顶砖3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塞顶砖3对框架梁1的支撑强度,同时还保证框架梁1与砌块墙体4交界处不会发生渗漏现象,达到外墙顶部阻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11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