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触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80094.5 | 申请日: | 2014-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疆;夏昌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H01H50/1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接触器一般包括躯壳、静触头、触头支持、动触头、动铁芯、线圈骨架、静铁芯及底座;其中,静触头安装在躯壳中,动触头安装在触头支持中,静触头通常插入躯壳中,同时,动铁芯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置于线圈骨架中;静铁芯安装在底座中,而线圈骨架安装在躯壳上,并置于底座中,且静铁芯嵌入线圈骨架中;在线圈骨架上安装导电片,导电片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连接。然而,现有技术接触器的缺陷在于:
一,现有技术接触器中塑料构件较多,通常为6至10件,甚至更多,使得结构较为复杂,注塑成本较高,难以自动化装配,而且防护等级较低;
二,导电片与线圈连接时,通常在导电片上间隔形成等高的两个接线端,等高设置的两接线端,使得线圈绕组线在缠绕时容易发生干涉,使得绕线较为麻烦,影响生产效率;等高设置的两接线端导电片在自动化装配时,其中一导电片的两接线端与相邻导电片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使得在生产线上运送导电片时,相邻导电片之间容易发生倾斜歪倒,难以实现自动化装配,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
三,通常在动铁芯上套接一锥形的反力弹簧,该反力弹簧一端套接在动铁芯上,另一端抵靠在与触头支持配合的线圈骨架上,该反力弹簧径向尺寸较大,使得动铁芯的体积较大,对应线圈绕组材料较多,增加成本,同时,所述反力弹簧容易脱落,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其生产效率较低。
四,在安装动触头时,触头支持上形成至少一个容置腔,容置腔中安装动触头,在动触头上形成第一凸台,对应地,在容置腔的顶部形成第二凸台,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凸台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凸台上。由于弹簧安装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使得弹簧自动化装配时,由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的限位,机械手需将弹簧压缩较大的量,弹簧容易扭曲变形,难以装配,或者需要将弹簧的容置空间高度加大,以方便机械手进出,必然增加触头支持体积,使得结构不紧凑,同时,机械手将弹簧送入容置腔中时,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的设置,使得容置腔的空间较小,机械手受到阻挡,难以适用于自动化装配。
五,接触器的线圈通常绕在线圈骨架上,线圈的一端与第一导电片电气连接,第一螺钉锁紧在第一导电片上形成第一接线端子,而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电片电气连接,第二螺钉锁紧在第二导电片上形成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线圈接线端子结构在装配时,先分别将第一螺钉旋入第一导电片,将第二螺钉旋入第二金属板;然后将第一螺钉与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螺钉与第二金属板,整体插入线圈骨架中;再分别松开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进行线圈绕线,否则容易缠线;检测时,需再将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旋下,与探针接触进行检测。线圈接线端子结构装配时,需反复的拧第一螺钉及第二螺钉,装配工艺较为复杂,且无法实现自动化装配。
六,接触器在装配时,通常先将线圈骨架置于躯壳中,此时,线圈骨架与躯壳之间没有固定,线圈骨架只是放置于躯壳形成的腔室中,然后再将躯壳与底座通过螺丝锁固进行装配。线圈骨架容易掉落,较难实现自动化装配。
七,现有现有罩盖本身不具有防人为按压接触器,要实现这一功能需另加一个塑料防护件,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器,其结构简单,适用于自动化装配;防护等级较高;接线牢固稳定。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接触器,包括躯壳、触头支持、线圈骨架、底座及罩盖;触头支持活动安装在躯壳中,线圈骨架置于底座中,并插入躯壳中,躯壳安装在底座上;具有IP2X防护等级且一体成型的罩盖安装在躯壳上;在罩盖上形成镂空部,镂空部供接触器触头支持露出于罩盖部分容置其中,在镂空部两侧相对设置可撬开的第一防护盖,所述两第一防护盖同轴且同平面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静触头、动触头、动铁芯及静铁芯;静触头安装在躯壳中,动触头安装在触头支持中,动铁芯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置于线圈骨架中;静铁芯安装在底座中,且嵌入线圈骨架中;在线圈骨架上安装导电片,导电片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连接;所述导电片由接触部及安装部一体成型组成,在安装部间隔形成有第一接线端及第二接线端,第一接线端的高度小于第二接线端的高度,第二接线端靠近接触部;线圈绕组线先缠绕在第一接线端上,再固定在第二接线端上。
进一步,在触头支持一端面上形成两卡座,所述两卡座位于所述端面对角线上,在卡座上形成卡槽,所述卡槽沿触头支持宽度方向径向设置,反力弹簧卡在卡槽中而套接在卡座上;在所述触头支持端面中间部位形成动铁芯安装槽,两卡座分别分布在安装槽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00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