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雨伞甩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9495.9 | 申请日: | 2014-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7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松林 |
主分类号: | F26B11/08 | 分类号: | F26B11/08;F26B25/14;F26B5/0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雨伞 甩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除雨伞上雨水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雨伞的甩干机。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携带含水的雨伞进入写字楼、商场等场所,伞上的水会滴到地面上,使得地面潮湿、脏乱,进而还引发一系列诸如滑倒、弄湿他人衣物或该场所物品等不愉快问题。目前,常用的解诀方法有:一、用特制的吸水材料对雨伞表面进行擦拭,便这需要不断的更换吸水材料,操作麻烦也比较浪费;二、用机器把雨伞吹干,但相应的机器体积庞大,吹干速度又慢;三、用一种能够自动供给塑料袋的机器,将伞插入塑料袋中对伞进行包裹,但塑料袋的使用量大,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此外,目前还有文献报道采用甩水的方式去除雨伞上雨水的方法,如专处文献CN101016689中的报道,该方式无需额外材料的使用,且操作比较简易。但是,文献CN101016689中的脱水装置一次只能对单把雨伞进仃脱水,操作效率低。专利之献CN103791700中,报道了一种能同时对多把雨伞进行脱水的脱水机,但是该机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限制了其在生活中的推广应用。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对雨伞脱水机进行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对多把雨伞进行脱水的雨伞甩干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雨伞甩干机,包括脱水桶和驱使脱水桶转动的电机,还包括多个用于放置折叠伞的横向承托盒;所样横向承托盒为长方形,顶部开口,盒壁上设漏水孔隙;所述脱水桶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柱;所述横向承托盒的一个端头可拆卸的锁紧固定于固定柱上,且多个横向承托盒沿固定柱呈螺旋环绕布置。
进一步,与所述脱水桶中轴线平行,沿脱水桶的桶壁均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长伞的竖向承托盒。
进一步,所述横向承托盒向下倾斜的锁紧固定于固定柱上。
进一步,所述固定柱上呈螺旋状设有多个挂钩、卡槽或卡钉,所述横向承托盒的一端上设有挂钩、卡钉或卡槽,所述固定柱与横向承托盒上的挂钩与挂钩、卡槽与卡钉或卡钉与卡槽可柝卸的锁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横向承托盒内设有雨伞固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雨伞固定装置包括设于横向承托盒宽度方向上一个以上的锁紧卡箍。
进一步,所述雨伞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以及可将固定带锁紧的挂钩或卡扣,所述固定带与挂钩或卡扣分别对称设于横向承托盒的相对侧。
进一步,所述设于横向承托盒度度相对侧的固定带与挂钩或卡扣为两对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雨伞脱水机,由于多个横向承托盒在脱水桶内固定柱上的螺旋环绕布置,横向承托盒之间互不干扰,能同时对多把雨伞进行脱水,操作效率高,环保清洁;并且由于设备整体结构简洁,制造成本低,适盒推广应用。此外,脱水桶的桶壁均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长伞的竖向承托盒,适用于长伞和折叠伞的同时脱水,进一步拓展了其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雨伞甩干机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雨伞甩干机的一种横向承托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数字标示:1-脱水桶,2-固定柱,3-电机,4-横向承托盒,5-漏水孔隙,6-固定带,7-挂钩,8-竖向承托盒,9-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雨伞甩干机,包括外壳9、脱水桶1和驱使脱水桶4转动的电机3,还包括多个用于放置折叠伞的横向承托盒4;所述横向承托盒4为长方形,顶部开口,盒壁上设漏水孔隙5;所述脱水桶1的中轴线上设有固定柱2;所述横向承托盒4的一个端头可拆卸的锁紧固定于固定柱2上。且多个横向承托盒4沿固定柱2呈螺旋环绕布置;与所述脱水桶1中轴线平行,沿脱水桶1的桶壁均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长伞的竖向承托盒8。其中,外壳9起到保护脱水桶1的作用,脱水桶1也如一般甩干机的脱水桶1一样,设有漏孔,将甩出的水引到甩干机外排放。除图1和图2中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雨伞甩干机可仅设置折叠伞的横向承托盒4,或者横向承托盒4和竖向承托盒8都设置。所述漏水孔隙5的具体形式可为孔或者缝隙,或者孔与缝隙混合采用。所述承托盒与固定柱2的可拆卸锁紧固定,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各种可拆卸和锁紧的配合固定方式,如挂钩与挂钩的配合、卡槽与卡钉的配合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松林;,未经陈松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9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