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扭转振动的超声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9003.6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颜忠余;骆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颜忠余;骆威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扭转 振动 超声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振动转换环体及超声手柄,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超声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论是在手术的种类上,还是在病人的数量上都有大幅攀升,尤其在眼科白内障手术当中,超声乳化手术以其独到的优点,广泛为广大医生及患者所青睐。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基本超声振动模式,分别为:纵振模式和横振模式。纵振的缺点是:在乳化针头前端引起的超声射流会推斥白内障组织,降低抽吸的流动性,给手术带来不便,因此医生有时需要使用超声乳化针头追赶白内障组织碎块,或用另外一个手术工具推送白内障组织;而在针头前端产生横振就能有效的降低这种推斥力,提高抽吸流动性。目前市场上用的设备能在针头前端激发横振的主要是由扭转振动来驱动弯曲型的针头(Kelman型)产生,而扭转振动的产生是由在超声手柄的前端的圆棒型变幅杆的杆体外缘上加工有数个螺旋形的细槽或螺旋体而形成,如美国专利US20060041220所揭示的一样。
在功率超声的应用中,特别是以压电体为驱动元件的换能器—超声手柄的核心,纵向振动的设计通常最有效、最可靠、也最经济,所以驱动的部分多以纵振设计为主。为了在超声手柄的输出端产生主要成分为扭转振动,就需要在手柄的前端的变幅杆部分加上扭转转换设计。以上提到的具有螺旋细槽或螺旋体的扭转设计结构的变幅杆,其加工方式复杂,需要五轴的数控机床,对加工设备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当然成本也就高了起来。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目前超声振动由纵振转换为扭转振动或横振的结构设计复杂繁琐;不易加工,对加工设备和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患者手术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加工简单,且成本较低的超声手柄,将扭转振动的转换体单独加工,并设计成中空圆环形,在圆环侧壁切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透圆环侧壁的斜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扭转振动的超声手柄,包括超声振动发生体,及将所述超声振动发生体固定在中间的前端块和后端块,所述超声手柄的远端设有变幅杆和超声乳化针头,还包括用于把超声振动发生体产生的纵振转换成扭转振动的转换体,所述转换体设置于所述前端块和变幅杆之间,所述转换体为具有中央孔道的圆环,所述转换体的圆环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圆环侧壁的斜切口,所述斜切口的轴线与所述转换体的中轴线为夹角设置,所述斜切口在所述转换体的中轴面的正投影的部分为直线段。
优选的,所述斜切口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优选的,当斜切口的数量是偶数时,所述斜切口均两两相对设置,所述两两相对设置的斜切口在所述转换体的中轴面的正投影呈“X”型。
优选的,所述斜切口的数量为4个,均两两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斜切口的直线段为车刀沿一维方向移动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斜切口与所述转换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将转换体加工成中空的圆环状,在圆环侧壁切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穿透圆环侧壁的斜口。此斜切口不需要多维移动切割成型的螺旋型,仅需沿一维方向移动加工切削即成。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加工方便,加工设备要求低,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乳化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体的沿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1、超声振动发生体,2、变幅杆,3、转换体,4、前端块,5,后端块,6、超声乳化针头,7、中央孔道,8、斜切口,9、纵振方向,10、扭转振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关于位置的描述,均是以器械操作者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一端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为远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颜忠余;骆威,未经以诺康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颜忠余;骆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9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