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7844.3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1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勇;王晶;周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勇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球囊 血管 阻断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常见大血管损伤的患者,包块术中医源性损伤、大动脉假性动脉瘤等。手术中常遇到损伤血管暴露及止血困难,术中出血较多等问题,甚至因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治疗中一般需要游离损伤动脉近远段,阻断控制后才能修补缝合血管等操作,在次过程中尤其依赖术者手术技巧和操作水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单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取栓导管,球囊扩张导管等)辅助阻断损伤动脉的近端以利于操作,但这些导管球囊不能完全满足止血需要或使用成本较高。另外,使用这些单球囊导管进行腔内阻断时只能阻断动脉近端血流,在切开处理髂股动脉段假性动脉瘤时不能完全满足手术需要,现也有相关发明创造出现。
如中国专利公开CN 203090200 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双球囊导管,包含中空导管体,球囊I与球囊II,所述中空导管体的内壁上设有两条分别用于向球囊I和球囊II注入使其膨胀的介质的通道,位于所述球囊I和球囊II之间的中空导管体上设有开口B。
上述发明采用双腔控制球囊顺序进气其操作繁琐,球囊形状为球状与血管内壁接触较小阻断效果差,接口处无阻断阀其保持效果差,不利于术中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采用双腔控制球阀分别进气(液)其操作繁琐,球囊形状为球状与血管内壁接触较小阻断效果差,接口处无阻断阀其保持效果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包括弹性球囊、导管、聚合块、阻断阀,所述导管设有导丝腔和导液腔,导丝腔与导管顶端表面连通,导管末端连接有聚合块,导管在聚合块中分叉,导丝腔与进丝管连通,导液腔与进液管连通,导管上顺序连接有第一弹性球囊、第二弹性球囊,第一弹性球囊靠近导管顶端,第二球囊与聚合块之间的导管上设有连通导管表面和导丝腔的导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口设有阻断阀,导液腔通过第一侧孔与第一球囊连通,导液腔通过第二侧孔与第二球囊连通,第一侧孔孔径与第二侧孔孔径不同,所述导流孔倾斜设置在导管上,导流孔在导管表面的开口偏向聚合块方向,导流孔在导丝腔的开口偏向导管顶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均为圆柱状,球囊长度与充盈后最大直径比为2∶1或3∶2。
进一步,所述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表面设有环状凸起。
进一步,所述导液腔布置于导管一侧。
进一步,所述导管截面的导液腔呈月牙状。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孔孔径与第二侧孔孔径比为1∶2或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腔顺序控制避免球囊之间压力过高导致阻断效果差,同时也降低操作步骤避免多腔进气(液),球囊表面环状凸起避免血液累积在球囊与血管之间阻断效果更好,进液管设有阻断阀可有效保持球囊压力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的导管截面图。
在图中1.阻断阀,2.进液管,3.导丝腔,4.导流孔,5.第二球囊,6.第一球囊,7.第一侧孔,8.导液腔,9.第二侧孔,10.导管,11.聚合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叙述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中,所述一种双球囊血管阻断导管10,包括弹性球囊、导管10、聚合块11、阻断阀1,所述导管10设有导丝腔3和导液腔8,导丝腔3与导管10顶端表面连通,导管10末端连接有聚合块11,导管10在聚合块11中分叉,导丝腔3与进丝管连通,导液腔8与进液管2连通,进液管2口设有阻断阀1,导液腔8布置于导管10一侧,导管10截面的导液腔8呈月牙状。导管10上顺序连接有第一弹性球囊、第二弹性球囊,第一球囊6和第二球囊5均为圆柱状,球囊长度与充盈后最大直径比为3∶2,第一球囊6和第二球囊5表面设有环状凸起,导液腔8通过第一侧孔7与第一球囊6连通,导液腔8通过第二侧孔9与第二球囊5连通,第一侧孔7孔径与第二侧孔9孔径比为1∶2,第一弹性球囊靠近导管10顶端,第二球囊5与聚合块11之间的导管10上设有连通导管10表面和导丝腔3的导流孔4,所述导流孔4倾斜设置在导管10上,导流孔4在导管10表面的开口偏向聚合块11方向,导流孔4在导丝腔3的开口偏向导管10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勇;,未经李志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78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颅脑引流管
- 下一篇:基于有机发光器件的医用导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