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查设备引导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77360.9 | 申请日: | 2014-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2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 发明(设计)人: | D.L.班诺维茨;J.C.贝克;T.J.巴青格尔;A.J.乔治;R.I.隆威尔;M.P.斯科丰;D.D.索洛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F16L5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严志军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 设备 引导 系统 | ||
1.一种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包括:
构造在其第一端部处用于附接到外壳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经过所述壳体的主通路,所述主通路构造成用于与所述外壳中的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主通路尺寸定制为接收能够延伸经过所述主通路的检查设备;
阀体,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以便所述主通路的外侧部分位于所述阀体与所述壳体的第二端部之间,所述阀体具有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阀体将所述主通路的所述外侧部分从所述外壳的内部密封开,所述阀体还具有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阀体使所述主通路通向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
第一密封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体,以便突入所述主通路中而比所述阀体更远离所述外壳,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周小于所述检查设备的外周,以便所述第一密封件布置成密封地接合所述检查设备,从而实质防止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所述内周与所述检查设备的所述外周之间的流体的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设备引导系统还包括所述外壳中的引导导管,其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准,且延伸至所述外壳内的检查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导管包括至少一个分支点,以及至少两个分支从各个分支点延伸至至少一个相应的检查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设备引导系统还包括各个分支点附近的所述引导导管的内表面上的至少一个引导标记,各个引导标记识别所述引导导管的相应分支点或相应分支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设备引导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比所述第一密封件更远离所述阀体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构造成选择性地固持所述检查设备而对抗相对于所述固持件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件包括第二密封件和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机械连通的促动器,所述促动器构造成引起所述第二密封件在固持状态与松弛状态之间转移,在所述固持状态,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地接合并固持所述检查设备而对抗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运动,在所述松弛状态,所述第二密封件允许所述检查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密封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比所述第一密封件更远离所述外壳的内肩部,所述主通路的内径在所述肩部的内侧上比在所述肩部的外侧上更小,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构造成接合所述肩部的实质环形的压缩部件,所述壳体包括所述肩部外侧的所述主通路的内表面上的螺纹,且所述促动器包括螺纹部件,所述螺纹部件包括与所述主通路的所述内表面上的螺纹相互作用的外螺纹,以便所述螺纹部件沿第一方向的旋转使所述螺纹部件朝所述肩部移动,以及所述螺纹部件沿第二方向的旋转使所述螺纹部件移离所述肩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设备引导系统还包括比所述第一密封件更远离所述阀体的所述主通路中的选择性加压的室,所述选择性加压的室包括经过所述室的壁的端口,以及连接到所述端口上且连接到加压流体源上的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设备引导系统还包括比所述选择性加压的室更远离所述阀体的所述主通路中的第三密封件,且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三密封件允许所述检查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三密封件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所述第一密封件与阀之间的可折叠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布置成选择性地限制所述检查设备而对抗相对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相对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外壳的进入端口,且所述壳体构造成在所述进入端口上密封地附接到所述外壳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设备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设备为柔性管道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736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