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75885.9 | 申请日: | 2014-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1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曲红培;宋海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9/0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宫颈 辅助 扩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引产是指因母亲或胎儿原因,需要通过人工的方法诱发子宫收缩、宫颈扩张,使胎体及其附属物排出子宫外而终止妊娠。目前主要的引产方法包括利凡诺引产和水囊引产。采用利凡诺引产成功率较高、安全可靠,但此法的缺点是有少数孕妇在引产时发热;另一缺点是蜕膜残留,以致大部分孕妇引产术后需做清宫术。采用水囊引产法,向水囊注入生理盐水,子宫在水囊外力扩张后会自动产生收缩,同时水囊可以压迫子宫下段止血,但无法提供引产所需的宫颈机械性扩张,而宫颈扩张的快慢决定引产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该装置能够将宫颈扩张球囊准确的限制于宫颈处,有效促进宫颈扩张,也可以将子宫颈内口处得到适当扩张,且不会损伤宫颈,使用安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内引导管和外引导管,外引导管外侧靠近其头端处设有宫颈扩张球囊,靠近尾端处设有外阴限位球囊,外引导管的管壁内设有两条注水通道,两条注水通道分别连通宫颈扩张球囊和外阴限位球囊,在外引导管的管壁上设有分别与两条注水通道连通的注水口Ⅰ和注水口Ⅱ,所述的内引导管外侧靠近其头端处设有子宫限位球囊,内引导管的尾端设有通过其管壁内设置的注水通道与子宫限位球囊连通的注水口Ⅲ,内引导管的尾端伸出外引导管并连接挡板,且内引导管的尾端套设有用于将内引导管向后推的压缩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引导管和挡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宫颈扩张球囊、外阴限位球囊和子宫限位球囊均由硅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内引导管的头端为半球状。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外阴限位球囊和子宫限位球囊,能够将宫颈扩张球囊准确的限制于宫颈处,从而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并扩张,且可以将子宫颈内口处得到适当扩张,提高了扩张的效果,不会损伤宫颈,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球囊注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宫颈扩张球囊注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内引导管,2、外引导管,3、宫颈扩张球囊,4、外阴限位球囊,5、注水口Ⅰ,6、注水口Ⅰ,7、子宫限位球囊,8、注水口Ⅲ,9、挡板,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内引导管1和外引导管2,内引导管1的头端为半球状,外引导管2外侧靠近其头端处设有宫颈扩张球囊3,靠近尾端处设有外阴限位球囊4,外引导管2的管壁内设有两条注水通道,两条注水通道分别连通宫颈扩张球囊3和外阴限位球囊4,在外引导管2的管壁上设有分别与两条注水通道连通的注水口Ⅰ5和注水口Ⅱ6,所述的内引导管1外侧靠近其头端处设有子宫限位球囊7,内引导管1的尾端设有通过其管壁内设置的注水通道与子宫限位球囊7连通的注水口Ⅲ8,内引导管1的尾端伸出外引导管2并连接挡板9,且内引导管1的尾端套设有用于将内引导管1向后推的压缩弹簧10,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外引导管2和挡板9固定连接。所述的宫颈扩张球囊3、外阴限位球囊4和子宫限位球囊7均由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将外引导管2插入宫腔内,控制向外阴限位球囊4注入生理盐水,然后推动挡板9使内引导管1头端从外引导管2中伸出,控制向子宫限位球囊7注入生理盐水,慢慢放开挡板9,在弹簧10的作用下,内引导管1会回缩,直到外阴限位球囊4紧贴宫颈外口,子宫限位球囊7紧贴宫颈内口,此时再控制向宫颈扩张球囊3注入生理盐水,达到扩张宫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子宫颈辅助扩张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外阴限位球囊4和子宫限位球囊7,能够将宫颈扩张球囊3准确的限制于宫颈处,从而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并扩张,且可以将子宫颈内口处得到适当扩张,提高了扩张的效果,不会损伤宫颈,使用安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58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颅内引流固定器
- 下一篇:无菌超滑防渗漏安全型导尿管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