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5060.7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1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炜 |
主分类号: | B65D85/62 | 分类号: | B65D85/62;B65D25/54;B65D2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产品 充电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收纳盒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各种电线、充电器摆放的杂乱无章,使得电子产品在充电时占用空间过大,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影响美观。大多数人经常会被各种电线绊倒或者将电源、充电器碰掉,导致电子设备未能及时充电,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家中有儿童,插座、电源和充电器都暴露在外,对家中儿童也是非常危险。所以市场出现了电源收纳盒,将这些凌乱的电线和插座整齐的收入到一个盒子中,但传统上的电源收纳盒在使用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1、每次使用时都将电源收纳盒的上盖打开,使用起来非常繁琐。
2、传统电源收纳盒没有放置充电设备的平台,电子产品在充电时无法展示、使用。
3、传统电源收纳盒无法将电子产品充电器收纳在内,需要将电子产品充电器暴漏在电源收纳盒外面,容易碰掉,导致电子产品无法及时充电,影响电子产品的使用;如果家中有儿童,暴露在外的充电器对儿童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它可以将电源、插座、插板、充电器整齐的收纳在一起,占用空间小,增加产品安全性,电子产品充电时可以放置在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上的置物平台上,方便电子产品充电时展示、使用,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包括分离式的盒体和底座,盒体内置开口向下的空腔,盒体两侧设置上开口,底座两侧设置与上开口相对应的下开口,上开口与下开口组成走线孔,走线孔与空腔相通,盒体正面设置低于盒体顶部的置物平台,置物平台上设置第一出线口,第一出线口与空腔相通,置物平台远离盒体的一端两侧分别设置挡板,挡板中间设置开口,开口与空腔相通,挡板靠近开口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置转轴,转轴上安装能能够挡住开口的转板,挡板间设置卡条,卡条高于置物平台。
所述转板上设置卡扣,卡条上设置卡块,卡扣与卡块配合使用。
所述盒体正面为斜面,斜面顶端向远离置物平台方向倾斜。
所述盒体顶端设置第一软垫。
所述置物平台上设置第二软垫,第二软垫上设置与第一出线口相对应的第二出线口。
所述第二软垫底面设置卡柱,置物平台上设置卡孔,卡柱与卡孔配合使用。
所述第二出线口靠近盒体一侧边缘中部均设置卡线孔。
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散热孔。
所述底座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垫脚。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所述盒体上设置转板,使用者使用时可以打开转板,方便观察盒体内空腔中插座的情况,不需要将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的盒体取下,可直通过挡板上的开口接控制插座的开关,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可将电子产品的各种充电器和插座有序整齐的收纳在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内,并且占地空间小,使用方便,造型美观,结构合理,增加了实用性和观赏性;
3、本实用新型将电线、插座和电子产品充电器收纳在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之中,可避免家中儿童接触到电源,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性;
4、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设置可分离式的盒体和底座,拆装方便,易于更换,使用者使用时可直接将电线、插座和充电器放入其中,操作方便,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
5、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置物平台上设置多个第一出线口,适合同时对多种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6、从第一出线口穿出的充电器的电线可以使用第二出线口上设置的卡线孔进行固定,电子产品完成充电后,可以使用卡线孔将充电器输出端固定在置物平台上,防止充电器插头滑落到盒体内的空腔中,方便下次电子产品充电时使用;
7、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底座设置散热孔,可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不仅保护了电线、插座和充电器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安全性,避免资源浪费;
8、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底座底部两端设置垫脚,使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可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当使用者不小心将液体洒在电源插座收纳盒摆放的位置,也不需要担心触电,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9、本实用新型盒体顶端设置第一软垫,软垫使用防划材料制作,在电子产品充电时,可将电子产品平放在电子产品充电电源盒盒体的顶端,放置时可以有效保护电子产品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炜,未经林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50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劲性填芯结构
- 下一篇:自动分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