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于高压输配电系统杆上专用连接器的带电解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3093.8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4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尚民;樊祥军;刘胜利;方军;安松柏;郑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东平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配电 系统 专用 连接器 带电 解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电作业,直接涉及配于高压输配电系统杆上专用连接器的带电解锁器,特别适用于在10KV高压带电电杆上接通或断开支线的场合使用。
背景技术
当向高压输配电系统及智能电网的高压主干线路上新装配电变压器、新装支干线路、新装保护设备、新装控制设备及分支导线和用于保护线路安全在先安装的保护设备、控制设备损坏时,势必停电后才能实施不带电完成作业。由于高压输配电系统及智能电网主干线路需停电后方能进行作业,势必需提前申请停电计划,还需提前告知同一供电网线用户,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同一个供电区域所有用户的用电,代价十分昂贵,特别是涉及某些特殊行业的用户时更是如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设计制造了可在高压带电主干线上安装使用的专用连接器,它可实现可将分支导线、配电设备、保护设备、控制设备的导线端头可在高压带电状态下接入或退出。高压带电主干线上使用的专用连接器,势必要有配套的专用解锁装置(即上端采用压叉操作解锁)才能实现对专用连接器的解锁。在使用中人们还发现现有可在高压带电主干线上安装使用的专用连接器虽解决了可将分支导线、配电设备、保护设备、控制设备的导线端头可在高压带电状态下能够实现接入或退出,但在广泛众多电杆及构架上使用现有专用连接器不为可选。
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又设计制造了可在电杆上安装使用的带有支持绝缘子底座的专用连接器实现了场合互补,为此,使用在高压主干线上配套与专用连接器的解锁装置再对安装在电杆上使用的带有支持绝缘子底座的专用连接器解锁(即下端采用撑拉操作解锁)不可成为现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高压输配电系统杆上专用连接器的带电解锁器,它能有效地解决:使用在高压主干线上配套与专用连接器的解锁装置再对安装在电杆上使用的带有支持绝缘子底座的专用连接器解锁(即下端采用撑拉操作解锁)不可成为现实的关健技术新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压输配电系统杆上专用连接器的带电解锁器,具有绝缘操作杆和解锁单元室,所述绝缘操作杆底部设置拉环,拉环上端设置第一塑性隔电子,第一塑性隔电子上端设置第二树脂塑隔电子,第二树脂塑隔电子上端设置解锁器支柱,解锁 器支柱上端设置解锁单元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解锁单元室一侧端底部设置可动转轴,可动转轴上端设置可动转板,解锁单元室内设置动力支撑杆,动力支撑杆上端设置轴架,轴架内设置撬杆,撬杆上端设置拉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绝缘操作杆底部设置拉环,拉环上端设置第一塑性隔电子,第一塑性隔电子上端设置第二树脂塑隔电子,其特点在于:当拉环内的拉绳上端头与电源接触时,第一塑性隔电子和第二树脂塑隔电子即可实现增加绝缘且安全。
又由于采用了在可动转轴上端设置可动转板,轴架内设置撬杆,撬杆上端设置拉簧,其特点在于:当拉动绝缘操作杆底部的拉环后,撬杆即可实现可被拉环后的拉绳即所拉动,撬杆即而实现可使自身向上运动后可将可动转板向外所撑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带电解锁器结构布置示意图,图2是安装与电杆上使用的专用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负载电导头结构示意图,附图是高压输配电系统杆上专用连接器的带电解锁器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绝缘操作杆1底部设置拉环2,拉环2上端设置第一塑性隔电子3,第一塑性隔电子3上端设置第二树脂塑隔电子4,第二树脂塑隔电子4上端设置解锁器支柱5,解锁器支柱5上端设置解锁单元室6,解锁单元室6一侧端底部设置可动转轴7,可动转轴7上端设置可动转板8,解锁单元室6内设置动力支撑杆9,动力支撑杆9上端设置轴架10,轴架10内设置撬杆11,撬杆11上端设置拉簧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东平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东平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3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