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阀门限位装置及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2729.7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5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龙理义;唐涛;黄勇;张媛素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53 | 分类号: | F16K3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邢伟;谭昌驰 |
地址: | 61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限位 装置 蜗轮 蜗杆 减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蜗轮蜗杆减速机构限位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限位装置以及一种阀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是一种常用的减速机构。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常用于阀门的减速。然而,由于阀门的减速装置中蜗轮蜗杆传动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蜗轮蜗杆啮合齿之间产生间隙,当蜗轮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可能会在此间隙范围内朝相反方向回动,导致阀门关闭不严,从而造成阀门封闭效果不佳。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因蜗轮蜗杆的磨损而导致阀门关闭不严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因蜗轮蜗杆的磨损而导致阀门关闭不严的阀门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阀门限位装置包括阀门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彼此配合的蜗轮和蜗杆、以及设置在壳体底部与蜗轮配合的限位螺栓,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与阀门连接以控制阀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中蜗轮的全关极限位置处,所述第二磁铁为第一磁铁的异级磁铁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全关极限位置的部位。例如,阀门可以为通风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限位装置。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彼此配合的蜗轮和蜗杆、设置在壳体底部与蜗轮配合的限位螺栓、以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蜗轮的全关极限位置处,所述第二磁铁为第一磁铁的异级磁铁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靠近所述全关极限位置的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有效地阻止蜗轮朝间隙方向回动,进而能够避免阀门关闭不严,且成本低、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阀门限位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蜗杆、2-蜗轮、3-全关极限位置、4-限位螺栓、5-第一磁铁以及6-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阀门限位装置及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限位装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阀门限位装置包括阀门(未示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6。
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彼此配合的蜗轮2和蜗杆1、以及设置在壳体底部与蜗轮2配合的限位螺栓4,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与阀门连接以控制阀门的打开和关闭。这里,阀门可以为通风蝶阀。
阀门限位装置还包括磁性相异的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6。其中,第一磁铁5设置在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中蜗轮的全关极限位置3处。第二磁铁6设置在壳体的靠近于蜗轮的全关极限位置3的部位,例如,第二磁铁6设置在壳体内壁上且能够在蜗轮运动至全关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一磁铁5接触并彼此吸引,从而当蜗轮运动至全关位置时,能够通过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6的彼此吸引作用,给蜗轮一个向关阀方向的径向力,进行能够防止因涡轮轻易向开阀方向回动而导致带动阀门回动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的阀门限位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因蜗轮蜗杆的磨损而导致阀门关闭不严的情况。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限位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中彼此配合的蜗轮2和蜗杆1、设置在壳体底部与蜗轮2配合的限位螺栓4、以及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6。其中,第一磁铁5设置在蜗轮的全关极限位置3处。第二磁铁6为第一磁铁5的异级磁铁并设置在壳体的靠近所述全关极限位置3的部位。例如,第二磁铁6设置在壳体内壁上且能够在蜗轮运动至全关位置的情况下与第一磁铁5接触并彼此吸引,从而当蜗轮运动至全关位置时,能够通过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6的彼此吸引作用,给蜗轮一个的径向力,进行能够防止涡轮的反向回动(即,与前述蜗轮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回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磁铁吸附性给阀门减速装置中的蜗轮一个向关阀方向的径向力,从而可以阻止蜗轮朝间隙方向回动,进而能够避免阀门关闭不严。本实用新型原理简单,实施较为方便,成本低,可行性较强。
尽管上面已经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2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