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翻转下料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2437.3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8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圣鼎源制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8 | 分类号: | B65G47/38;B65G43/00;B65G57/03;B65G57/3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翻转 下料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管加工过程中的下料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进行自动下料并且避免钢管在下料过程中发生碰撞损伤的全自动下料架。
背景技术
在钢管加工过程中,经过锻造之后需要进行下料,但是目前在对钢管进行下料时,由于用于下料的台架与下料之后用于存放钢管的储料架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钢管在落到储料架上时会发生较为强烈的碰撞,从而导致钢管发生变形、降低其成品质量。若将这种发生变形、低质量的钢管用于工程制造当中,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并且,若是在对钢管进行锻造后进行下料,由于此时钢管的温度过高,极其容易给操作人员带来灼伤的危险。
因此,制造出一种能够进行自动下料,并且能够避免钢管在下料过程中发生碰撞损伤的下料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翻转下料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翻转下料架,包括台架、翻管架、翻管气缸、感应器、电气控制箱以及储料架;台架包括进料端、下料端、感应端以及防掉落端;台架的上表面均匀、等间隔安装有输送滚轮;翻管架安装在输送滚轮之间,并且与台架的下料端转动连接;翻管气缸与翻管架相连;感应器安装于台架的感应端;电气控制箱安装于台架的底部,并与翻管气缸以及感应器相连;储料架安装于台架靠其下料端一侧;储料架由支撑架以及缓冲绳构成;支撑架呈“凹”形,分为靠近台架的内端以及远离台架的外端;支撑架的内端的顶部为由台架的下料端处向下的斜面;支撑架的外端边缘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滑轮;缓冲绳的一端固定于下料端的下方;另一端绕过滑轮连接于台架的底部。
本发明为一种全自动翻转下料架,由台架、翻管架、翻管气缸、感应器、电气控制箱以及储料架构成。
本发明中的台架包括进料端、下料端、感应端以及防掉落端;台架的上表面均匀、等间隔安装有输送滚轮;翻管架安装在输送滚轮之间,并且与台架的下料端转动连接;翻管气缸与翻管架相连;感应器安装于台架的感应端;电气控制箱安装于台架的底部,并与翻管气缸以及感应器相连。进料端用于对钢管进行进料;下料端用于对钢管进行下料;感应端安装有感应器,用于对输送滚轮上的钢管进行感应,到达设定好的位置后,通过电气控制箱控制翻管气缸将翻管架进行翻转,使得原先在输送滚轮上的钢管能够通过翻管架的翻转经过下料端进行下料;放掉落端则能够防止钢管从台架上掉落。
本发明中的储料架安装于台架靠其下料端一侧;储料架由支撑架以及缓冲绳构成;支撑架呈“凹”形,分为靠近台架的内端以及远离台架的外端;支撑架的内端的顶部为由台架的下料端处向下的斜面;支撑架的外端边缘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滑轮;缓冲绳的一端固定于下料端的下方;另一端绕过滑轮连接于台架的底部。储料架由“凹”形支撑架与缓冲绳组成;支撑部靠近台架的内部的顶部设为由下料端处向下的斜面,使得从下料端进行下料的钢管能够通过支撑架内端的斜面缓缓滑动至支撑架的凹槽中,不会在支撑架内端顶面堆积;同时本发明在支撑架的外端边缘上下端分别设有滑轮,缓冲绳的一端固定于下料端的下方,另一端绕过滑轮连接于台架的底部,当钢管从支撑架内端滑动至缓冲绳上时,钢管由于缓冲绳的缓冲作用,会缓缓下落至支撑架的凹槽中,支撑架凹槽装满钢管之后,还可以将缓冲绳从台架上解下对钢管进行捆绑固定。
作为优选,输送滚轮以及翻管架上均匀设有圆弧状的钢管凹槽,并且输送滚轮上的钢管凹槽的位置与翻管架上的钢管凹槽的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在输送滚轮以及翻管架上均匀设有圆弧状的钢管凹槽,并且输送滚轮上的钢管凹槽的位置与翻管架上的钢管凹槽的位置相对应;使得钢管在输送滚轮上输送时,能够通过钢管凹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得钢管传输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缓冲绳的数量为两根,分别位于下料架的两端,并且两根缓冲绳之间的距离为台架的下料端长度的70-80%。
本发明将缓冲绳的数量设为两根,并且两根缓冲绳之间的距离为下料端长度的70-80%,保证钢管在下料时能够落在两根缓冲绳上进行缓冲。
作为优选,支撑架的外端高于支撑架的内端顶部斜面的最低处;并且所述缓冲绳与支撑架的内端相交点为支撑架的内端顶部斜面的最低处或者高于支撑架的内端顶部斜面的最低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圣鼎源制管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圣鼎源制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2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样检瓶装置
- 下一篇:基于DEM设计的散装物料输送头部集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