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71611.2 | 申请日: | 2014-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楼鑫柯;柳睿;包崇玺;王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8/24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单电池单元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件。
背景技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良好的燃料多样性,通过较为简单的处理,可以使用如:汽油、柴油、天然气和沼气等常见燃料。
由于它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因此其燃料利用率不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燃料利用率较火力发电提高了2倍左右。SOFC由于其电解质为固态,工作温度高,因此使用寿命长且效率高,不需要贵金属铂作催化,成本更加低廉。工作温度在800-1000℃,进行热电联产后,燃料利用率可高达70%-80%,此外由于通过固体燃料电池发电,省去了燃烧过程,避免了粉尘和氮硫化合物的产生,相比火力发电就更加环保。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310753578.X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的电池连接件》,所述电池连接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第一支撑凸起部和第二支撑凸起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一流道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二流道区,所述第一支撑凸起部和所述第二流道区域对称布置于所述电池连接件两侧。还有专利号为CN20132048322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板,该连接板是采用Fe-Cr-Y2O3合金制成的平板结构,在连接板的四周设有向正反两面凸起的边框,在连接板的正反面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气体在单电池单元和连接件之间流动的波浪形凸条。上述二个专利分别在连接板的两侧布设直条型凸起部和波浪形凸条,气流通道都是条形的,使得气体对流不够均匀稳定,不能使气体均匀地扩散在单电池单元和连接件之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导电性好、热膨 胀系数低、耐氧化性强、并且气体对流均匀稳定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该连接板是采用Fe-Cr-Y2O3合金制成的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正反面上分别均匀布设有多个可有效疏导气体并使气体均匀扩散在单电池单元和连接件之间的圆形凹凸台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圆形凹凸台结构的纵截面为梯形,圆形凹凸台结构的拔模斜度为30~60°。
作为改进,所述圆形凹凸台结构的拔模斜度为45°。
作为改进,所述圆形凹凸台结构呈均匀间隔设置在连接板的正反面上,且位于连接板的正反面上的圆形凹凸台结构呈互相交错排列,即正面为凸起的,在同一位置的反面为下凹;正面为下凹的,在同一位置的反面为凸起,圆形凹凸台结构的凸起部分的高度与连接板的边框高度等高。
再改进,所述圆形凹凸台结构的直径为0.4~0.6mm。
再改进,所述连接板为方形,在连接板的前后两端及侧部均开有用于连接单电池单元和连接件的通孔,在通孔的周边设有下凹的用于进出气体的台阶,并在连接板的另一侧边框上设有若干用于气体通入的下凹台阶。
再改进,所述连接板的厚度为2~3mm,连接板的边长为90~110mm,通孔的孔径为9~10mm。
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面平面度和正反面平行度均保持在0.1mm以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连接板的正反面均匀布设圆形凹凸台结构,且位于连接板的正反面上的圆形凹凸台结构呈互相交错排列,通过圆形凹凸台结构可引导气体均匀扩散,在单电池单元和连接件之间流动,大大提高了气体分散的均匀性,并且连接件截面为均匀等厚,可方便粉末冶金工艺成形。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具有导电性好,热膨胀系数低,耐氧化性强、气体对流均匀稳定的特点,可应用于温度800-1000℃的工作温度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1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