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然气烟气余热多级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70170.4 | 申请日: | 2014-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9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刘震炎;魏松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杰 |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0004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烟气 余热 多级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然气烟气余热多级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锅炉及直燃式吸收式机组排烟温度一般在120-200℃,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由于天然气烟气中几乎不含硫等腐蚀性气体,因此不但能利用烟气的显热,还能利用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潜热。烟囱排烟对环境散热,一方面能量损失燃气能耗增加,另一方面对环境产生热、湿污染。传统的烟气余热回收器的烟气余热回收后的温度不低于100℃,但天然气的烟气温度可降至60℃左右。因此,若能在现有烟气余热回收器的基础上对进气改进和在烟囱内增加换热段,在确保充分回收烟气显热的同时,又能冷凝烟气中的水蒸气,使产生的冷凝热和显热一起加热另一侧的水,并回收冷凝水,将有利于节能环保。此外,壳管式余热回收器的进口截面积比换热管区的流道截面积小很多(前者一般仅为后者三分之一),而过渡段很短,因此换热区域的流场很不均匀,有些换热面没有充分利用,使实际换热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天然气烟气余热多级回收装置,其旨在减少采用天然气燃料的锅炉及直燃式溴化锂机组等热设备烟囱排烟预热损失,回收热量提供热水,并回收烟气水蒸气冷凝水,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天然气烟气余热多级回收装置,其包括沿着烟气通道依序设置的烟气入口导流板(1)、壳管式换热器(5)、多组螺旋管组(2),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肋片导热管(3)具有一个冷水接入端和一个热水输出端,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4),所述螺旋管组具有冷水联箱(6)接入端和热水联箱(7)接出端,所述螺旋管组所在的烟囱侧壁设置有集水槽(4)。
进一步,所述烟气入口导流板(1)为百叶窗式结构。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组在烟囱中以渐缩形或者渐扩形结构进行布置。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组中的螺旋管表面设置有金属圆形翅片或带状肋片。
进一步,所述热水联箱(7)的热水输出管路与壳管式换热器(5)的热水输出端汇集后接于系统的热水输出管路。
进一步,所述壳管式换热器(5)外壁、设置螺旋管组的烟囱外壁均设置保温隔热层。
进一步,所述螺旋管组中的螺旋管采用多层弯曲半径不同的螺旋管套装排列。
本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在热设备运行时,水和烟气是逆向较差而行,冷水通过进水联箱先分路流入烟囱内螺旋管组的各管内,流出的热水经热水联箱与壳管式换热器流出热水汇流输出系统,而烟气是先通过专门在进烟口配置的百叶窗式的导流板,确保烟气均匀流过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外侧,经过第一级换热后,低温烟气再流经烟囱内螺旋管组外侧后排出。烟气把热量传递给水,烟气水蒸气的冷凝水从壳管式换热器底部的集水槽流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天然气烟气中几乎不含硫等腐蚀性气体,即使烟气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也不会腐蚀设备管道,因此不但能利用烟气的显热,还能利用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潜热。
采用本装置结构,将烟气的余热回收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此外还能回收冷凝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天然气烟气余热多级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天然气烟气余热多级回收装置,其包括沿着烟气通道依序设置的烟气入口导流板1、壳管式换热器5、多组螺旋管组2。本案的烟囱8具有水平输送通道以及竖向输送通道部分。
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肋片导热管3具有一个冷水接入端和一个热水输出端,整个排列于壳管式换热器内的导热管以平行于烟气流向排列或者垂直于烟气流向排列均可,本案选择垂直于烟气流向排列,弯曲布置于壳管式换热器内的导热管内部不断通过换热作用而加热内部的冷水,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下部设置有集水槽4,便于收集壳管式换热器中出现的冷凝水。
所述螺旋管组具有冷水联箱6接入端和热水联箱7接出端,螺旋管组的冷水联箱可设置同一个入水端,所述螺旋管组所在的烟囱8侧壁设置有集水槽4。该螺旋管组的水流流向与烟气的流向相反。
所述烟气入口导流板1为百叶窗式结构,可调整角度,确保在流道截面放大时,使得进入换热区的烟气均匀流过肋片导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杰,未经李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01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