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心车轮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9496.5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运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空心车轮轴。
背景技术
轴是组成机器的主要零件之一,用于支承作回转运动或摆动的零件,使其有确定的工作位置。车轮轴可分为实心车轮轴和空心车轮轴。所述空心车轮轴都是中间纵向贯通的。
所述空心车轮轴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通常制造轴的材料的比重大于1,中间纵向贯通的空心车轮轴在水中会下沉。
2、如果将空心车轮轴的两端封堵,在水中可以漂浮,轴一旦有孔洞或损坏,仍然会下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空心车轮轴无法很好的在水中漂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心车轮轴,包括中空的车轮轴本体,所述车轮轴本体内设有包含多个独立仓格的蜂窝状潜水仓,每一所述独立仓格的密度均小于1g/cm3,所述车轮轴本体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车轮轴本体两端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轮轴本体采用改性尼龙材料注塑成形。
优选地所述车轮轴本体包括粗径部和细径部,所述粗径部和所述细径部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粗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细径部,所述细径部两端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车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粗径部直径为80mm,所述细径部直径为30mm。
优选地所述粗径部和所述细径部同轴设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位为螺纹,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车轮上的螺孔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仓格截面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仓格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心车轮轴,采用蜂窝状潜水仓的设计结构使得车轮轴的整体重量轻,在水中不下沉可以漂浮,适用于需要有浮力的场合。若蜂窝状潜水仓结构有一个仓格被破坏,不会影响其他仓格,车轮轴依然可以漂浮。并且保证了车轮轴的整体强度高,节省材料,经济可行性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车轮轴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车轮轴本体,2.仓格,3.连接部,4.粗径部,5.细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心车轮轴,包括中空的车轮轴本体1,所述车轮轴本体1内设有包含多个独立仓格2的蜂窝状潜水仓,每一所述独立仓格2的密度均小于1g/cm3,所述车轮轴本体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车轮轴本体1两端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上设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与车轮连接。由于所述仓格2的密度较小,且所述车轮轴本体1为中空的结构,不仅节省材料,同时可以在水中漂浮,适用于需要有浮力的场合。同时每一所述仓格2都是独立的,当有一个仓格2被破坏,不会影响其他仓格2,所述车轮轴本体1依然可以漂浮。所述仓格2的材料可以选用一般密度较低的材料制备而成,所述仓格2可以为中空的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的结构,只要其整体密度足够小,便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由于所述仓格2的材料设定和结构设定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故此处不在赘述。
优选地所述车轮轴本体1采用改性尼龙材料注塑成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轮轴本体1可以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造,对于承载载荷不大的车轮轴本体1,优先选用高强改性尼龙材料。所述高强改性尼龙材料的抗张强度为8.14kpa以上,抗弯强度为9.8-10.8kpa,冲击强度为0.53-1.59J/m,有效地保证了车轮轴的整体强度。众所周知,所述改性尼龙材料为塑料材料中的一种,整体密度较低,整个车轮轴在水中的浮力更大,并可以承载一定物品漂浮。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车轮轴本体1用高强改性尼龙注塑成形,按所述车轮轴本体1的中心对称横截面,将车轮轴本体1分两半注塑,所述蜂窝状潜水仓的一半直接注出。而后将两个车轮轴本体1的半体用酚醛-缩醛树脂胶胶粘为一个完整车轮轴。最后经过修整、包装、装箱等操作后即可完成整个生产加工过程。整个制备工艺简单,生产率高。同时由于所述车轮轴本体1为中空的结构,节省材料,相应的降低了制备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9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停车换气降温装置
- 下一篇:角度可调万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