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永磁转子交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8131.0 | 申请日: | 2014-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3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秀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秀兰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H02K1/28;H02K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转子 交流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流电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永磁转子交流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流感应式电机,多是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包括铁芯和对称三相绕组,在转子铁芯外圆开槽嵌放鼠笼式绕组。定子的三相绕组接三相交流电源时,在气隙中会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切割转子绕组,使转子产生感应电流和电磁力矩,从而推动转子旋转,输出功率。该种电机生产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成本低,弱点是,功率因数低,电能转换效率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节能降耗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在中国电机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和工业用电量的80%,开发节能型电机是电机领域的发展方向。由于永磁电机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开发出了满足不同实际需求的永磁电机产品,但这些电机大多是由永磁体直接做成定子和转子,但存在材料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使产品的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永磁转子交流电机,该电机的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启动特性和较高的功率因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转子交流电机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内的定子2、设置在定子内的转子3,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子由圆形硅钢片31迭置形成一圆柱形,在硅钢片的两端设有圆形的压板33,所述的硅钢片和压板固定在转子的主轴5上,在所述的硅钢片外圆表面均匀设有成对的永磁体41,在相邻的永磁体之间设有压条42,压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压板相连接将永磁体压贴在硅钢片上,所述的压条和压板为铸铝件。
为进一步提高电机的启动性能,在硅钢片中均匀地设有成对的圆杆形的导电条32,导电条两端分别与压板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是,对现有的交流感应式电机的转子进行改进,在转子的表面设置永磁体,使电机在额定转速运行时转子中无感应电流,无转子损耗,提高了电机的效率;电机转子上设置的铸铝压条,在启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使转子产生电磁力矩,有效的改善电机的启动性能,当电机达额定转速即转子的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转速同步时铸铝压条不切割旋转磁场因而无感应电流;本发明的电机结构简单,生产加工方便,产品制造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转子的右视图。
在上述图中的标志为,1-外壳、2-定子、3-转子、31-硅钢片、32-导电条、33-压板、41-永磁体、42-压条、43-紧固螺钉、5-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永磁转子交流电机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内的定子2,所述的定子包括铁芯和设置在铁芯内圆处的三相绕组A-X、B-Y、C-Z;设置在定子内的转子3,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子由圆形硅钢片31迭置形成一圆柱形,在硅钢片的两端设有圆形的压板33,压板的直径大于硅钢片的直径,在压板的圆周设有凹槽,所述的硅钢片和压板固定在转子的主轴5上,在所述的硅钢片外圆表面均匀设有成对的永磁体41,所述的永磁体由铷铁硼材料制成,在相邻的永磁体之间设有压条42,压条的两端插入压板上的凹槽,并分别通过紧固螺钉43与所述的压板相连接将永磁体压贴在硅钢片上,所述的压条和压板为铸铝件。
为进一步提高本电机的启动性能,可在硅钢片中均匀地设有成对的圆杆形的导电条32,导电条两端分别与压板连接。
所述的压条的横截面为楔形,所述的永磁体的横截面为有一定弧长的环形,其外弧的弧长小于内弧的弧长形成与压条相配合的侧面。
本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定子的三相绕组接通电源后,定子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的磁极与转子上的永磁体的磁极相吸,旋转磁场拖动转子同步旋转;在电机启动时由于转子与旋转磁场不同步,在转动时两者磁极的引力会发生变化使转子的转速抖动,但转子上设有导电的压条,压条通过压板形成闭合回路,旋转磁场的磁力线切割转子上的压条,压条感应出电流产生电磁力矩启动电机旋转,当电机的转子的转速与旋转磁场同步时即达额定转速时,压条与旋转磁场无相对运动,转子电流为零;为进一步提高本电机的启动性能,可在硅钢片中均匀地设有成对的圆杆形的导电条32,导电条两端分别与压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秀兰,未经潘秀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8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