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甲状腺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4842.0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1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清怀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状腺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针,具体地说是一种甲状腺穿刺针。
背景技术
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这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与患者的预后。目前可以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核素扫描等协助诊断结节性质,但术前诊断良恶性结节最主要的手段仍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
FNA活检中取材量多少与取材质量高低是决定活检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现在多应用22-27号细针针头进行穿刺取材,因为细针针芯为空芯,故穿刺过程中有可能混入颈前组织的细胞甚至发生颈前组织细胞阻塞针芯的现象导致活检失败;另外如果甲状腺结节较硬,还会造成取材量少、活检阳性率低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甲状腺穿刺针,以解决现有结节穿刺设备取材量少、取材质量低和存在活检失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甲状腺穿刺针,包括实心的内针和空心的外针,在所述内针的末端设置有供握持的内针基座,在所述外针的末端设置有供握持的外针基座,所述内针从所述外针的芯孔中穿入,其前端穿出所述外针的前端部;所述内针的前端为斜向切削面,形成尖端的针头,在所述内针的针头外周面上开有若干轴向浅槽。
所述内针针头上的轴向浅槽有2—3个,所述轴向浅槽均布在所述内针针头部位的外周面上。
所述外针的前端也是斜向切削面,该斜向切削面与轴心线的夹角大于所述内针针头的斜向切削面与轴心线的夹角。
在所述外针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刻度标记。
本实用新型由外针及穿插在其内的内针组成。其中,内针的前端设置为斜向切削面,形成尖端的针头,方便插入甲状腺结节内。在内针针头的外周面上均布若干个轴向浅槽,可有效增加针头的摩擦力。内针的长度大于外针,内针针头自外针前端向外突出,使内针针头先到达结节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旋转内针,依靠针头轴向浅槽的摩擦力使结节细胞松动,可增加取材量,增加检出细胞的阳性率。取材时,拔出内针,使用注射器与外针连接,操作注射器将结节内细胞抽取至外针的空芯中,再拔出针头,将抽吸物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备检。观察外针上的刻度标记可确定穿刺针插入深度及取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针,2、内针,3、外针基座,4、内针基座,5、轴向浅槽,6、刻度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穿插在一起的外针1及内针2组成。
在外针1内设置有可容置内针2的空芯,在外针1的末端设置有用来手持的外针基座3。内针2可穿插至外针基座3及外针1内,在内针2的末端设置有用来手持的内针基座4。外针基座3及内针基座4可由PVC材料制成。
内针2的长度大于外针1,内针2穿插进外针1后,内针2的前端将自外针1的前端向外突出,内针针头应超出外针针头约3mm,使内针2在结节内的深入量更多,可增加取材量,且内针长于外针使得在穿刺过程中,外针空芯内不会混入颈前细胞,可以提高取材质量。内针2及外针1的前端均可设置为一斜向切削面,形成尖端的针头,方便穿刺。
在内针2的针头部位的外周面上均布有2-3个轴向浅槽5。在内针针头刺入结节后,通过转动内针2,内针针头上的轴向浅槽5对周围的结节细胞产生摩擦,会使结节细胞松动,可明显增加取样量,增加检出细胞的阳性率,方便下一步的取材。
在外针1上还设置有刻度标记6,在使用时用来观察穿刺针的深入量及取材量。
操作时可用手持握基座部分,以免污染穿刺针。使用方法:1、确定结节位置,必要时超声定位;2、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颈部;3、如有必要可以利多卡因局部麻醉;4、将内针内针置于外针内,手持穿刺针刺入甲状腺结节。外针针尖到达结节部位后,固定穿刺针外针,旋转内针使结节细胞松动。5、拔出内针,用注射器连接外针,轻轻抽吸针头,发现有抽吸物后马上消除负压,拔出外针。6、将抽吸物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备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清怀,未经李清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4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