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计米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4218.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8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杨玉仁;陈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21/06 | 分类号: | G01B21/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长度计米器的改进,具体涉及到一种电子计米系统,精度高,对线缆无接触损伤。
背景技术
线缆生产过程中常需进行长度计米,现有技术线缆长度计米装置虽然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机械式,电子式,甚至也有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线缆长度计米器。机械式计米器,例如中国专利CN101625226,其原理是采用计米轮在线缆表面靠摩擦力滚动,计米为计米轮周长和轮子滚动圈数的乘积,滚动圈数用机械传动方式,按照一定传动比传到计数表上读出米数。电子式计米器例如中国CN201476765U计米器,其计米原理与上述机械式基本相似,只是计米轮滚动圈数不是采用机械传动方式输送到计数器,而是在计米轮上安装有传感器,利用电子传感器来计数计米轮滚动圈数,然后将传感器接收到的电信号送到处理器处理累加后通过电子显示器来读出计米长度。还有采用微机处理计米器,例如中国专利CN201488700U微型无极可调计米采集器,采用微机处理,但基本测试手段还是计米轮在线缆表面的转动计长。
上述各种计米器,其计米测试数据来源都是采用计米轮在线缆表面靠摩擦力滚动来。依靠线缆与计米轮的摩擦滚动计米具有如下缺点:在计米开始、结束、中间停顿等情况下,由于惯性力作用,造成计米轮与线缆表面打滑,会形成错误计米;其次,计米轮长时间与线缆接触,会产生磨损,使得计米轮周长发生变化,也会形成错误计米;为确保计米轮与线缆不打滑,必须增加计米轮与线缆的摩擦力,也就是增大夹紧轮的夹紧力,而线缆与计米轮为点接触,增加夹紧力会压扁线缆造成线缆机械受伤,出现质量问题。前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缆计米系统及方法,可以解决机械式计米器因打滑引起的误差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缆计米系统以非接触的方式计算电缆长度,避免了机械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计米系统,包括喷头:用于在电缆上打下至少两个距离一定的点;
检测设备:用于记录读取喷头打下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差,计算电缆在这段时间的平均运行速度,并根据时间速度坐标系计算电缆长度;
控制器:检测设备将检测到的电缆运行速度反馈给控制器,作为控制器控制喷头打点频率的调节依据。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图像识别模块、计算分析模块和曲线拟合模块,图像识别模块用于检测喷头打下的点,计算分析模块用于计算检测到两个点之间的时间差,根据时间差和距离计算平均速度;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建立时间速度坐标,根据速度值拟合函数曲线,计算电缆长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包括图像获取设备,然后将获取的连续图像利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计米系统设有两个喷头,两个喷头之间距离固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计米系统上设有卡尺,用于设定喷头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缆计米系统设有不止一个检测设备,计算结果取几个检测设备的平均值或中值。
一种电缆计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喷码设备在移动电缆上陆续打点,每次同时打n个点,每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固定;
步骤二:随着电缆移动,检测设备检测到第一个点时记下时间t1;
步骤三:检测到第二个点时记下时间t2;
步骤四:检测到第n个点时记下时间tn;
步骤五: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检测到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差,计算电缆在每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v2、v3……vn;
步骤六:根据时间t和速度v数据建立时间速度坐标系,拟合一条时间速度函数曲线,计算电缆长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五后还包括步骤:将平均速度vn反馈到喷码设备,vn速率变化快时,喷码设备打点频率变大,vn速率变化较缓时,喷码设备打点频率变小。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设备包括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将获取的连续图像利用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增强图像对比度。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码设备每次打两个点。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积极效果:电缆计米系统是以非接触的方式计算电缆长度,可以避免机械损伤;直方图均衡化方法可以增强图像对比度,容易辨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4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