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2023.2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鑫源泓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14;F01N1/02;F01N1/10;F01N3/021;F01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跃居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在给人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汽车污染的治理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人们在快节奏的工作方式下,迫切地需要一个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重要环境噪声源之一的汽车噪声,在满足法规标准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对于噪声污染治理、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发动机噪声是汽车噪声声源的主要部分,它是由多种声源发出的噪声组合而成的,主要包括空气动力学噪声和结构噪声。其中,空气动力学噪声主要由进气噪声、排气噪声以及包括增压器和风扇引起的气流噪声在内的其他噪声组合而成的。据试验数据统计,在没有安装排气消声器时,发动机的噪声源中,排气噪声约占30%。多缸发动机排气噪声主要包含以下成分:以每秒内排气次数为基频的排气噪声、排气门杆产生的卡门涡流噪声、排气系统管道内壁面处的摩擦及紊流噪声、废气喷注和冲击噪声等。
消声器是一种气流消音器件,它能够阻挡声波的传播,允许气流通过,通常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以降低噪声。消声器主要包括有壳体、进气管、出气管和设置于壳体内的隔板和消声管,壳体由筒体和设置于筒体两端的端板围合构成。现有消声器的消声效果不好,其壳体为单层的薄壁结构,消声器工作时,经过消声器的高温气流会使消声器温度升高,致使消声器外表温度高大400℃以上,容易造成烫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消声器在工作时也会通过表面向周边散热,使周边零部件的温度升高,对周边零部件使用寿命产生了影响。为了减少消声器表面对周围传递的热辐射,现有的一种方法是在消声器外部另外安装一隔热罩,安装这种隔热罩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不利于整车的布置,并且其隔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汽车排气消声器消声效果不好,工作时表面温度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四腔室,第三管,第一腔室,第三腔室,第二腔室,内薄壁,出口管,活性炭A,滤网A,滤网B,活性炭B,入口管,后端板,第二管,第三隔盘,直通多孔共振腔,第二隔盘,内腔,第一隔盘,隔热材料,外薄壁,隔板,前端板,所述内薄壁位于内腔外侧,所述隔热材料位于内薄壁的外侧,所述外薄壁位于隔热材料外侧,所述前端板位于内腔前端,所述隔板位于前端板内侧,所述第四腔室位于隔板旁边,所述第一隔盘位于第四腔室的右侧,所述第一腔室位于第一隔盘的右侧,所述第二隔盘位于第一腔室右侧,所述第三腔室位于第二隔盘右侧,所述第三隔盘位于第三腔室的右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第三隔盘右侧,所述后端板位于第二腔室的右侧,所述第三管贯穿第一隔盘、第二隔盘、第三隔盘但不穿透后端板,所述出口管连接直通多孔共振腔,其内侧设有滤网A,所述滤网A内有活性炭A,所述直通多孔共振腔贯穿第一隔盘、第二隔盘、第三隔盘和后端板,所述第二管贯穿第二隔盘、第三隔盘但不穿透后端板,所述入口管内侧设有滤网B,所述滤网B内有活性炭B,所述入口管贯穿第二隔盘、第三隔盘和后端板。
所述第一腔室设有吸声材料。
所述第二腔室设有吸声材料。
所述第三腔室设有吸声材料。
所述第四腔室设有吸声材料。
所述隔热材料为硅酸铝棉。
所述外薄壁为1.5 毫米壁厚的钢板。
所述内薄壁为1.5 毫米壁厚的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采用适用性好的四面体单元的结构设计,相较于传统的六面体单元结构设计其耗时少,且质量更容易保证。
2本专利采用至少两层薄壁层和填充于薄壁层之间的隔热材料,使消声器壳体形成多层隔热结构,增强了壳体的隔热性能,从而大幅度降低消声器工作时的表面温度,该表面温度能降低至80℃左右。
3本专利的隔热材料选用硅酸铝棉,其具有低导热率、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吸音性,有利于降低消声器的表面温度,并且能提高消声效果。
4本专利中,气流先从入口管进入第一腔室,然后一部分由第二管上的小孔流入第三腔室,另一部分由第二管直接进入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中的一部分再由第三管直接进入第四腔室,剩余部分由第三管上小孔流入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内的气流一部分流入直通多孔共振腔,另一部分流出,可进一步降低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鑫源泓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鑫源泓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2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招聘广告展示灯箱
- 下一篇:一种拆装方便的巨幕LED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