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1938.1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波;王柯;胡烈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迅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7 | 分类号: | H01R13/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仪萍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实现手机的功能,通常需要在手机系统中使用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el,用户识别模块)。SIM卡上具有多个裸点,其能够与位于手机内部的SIM卡卡座上的端子电性连接,从而实现通话、存储信息等功能。SIM卡卡座是一种供SIM卡插置的连接器,常规的手机SIM卡卡座包括用于固定端子的塑胶固定基座、一体嵌设在塑胶固定基座内的接触端子、以及设置在塑胶固定基座上方且与塑胶固定基座上端面之间形成SIM卡装卡形腔的五金外壳。在手机生产时,SIM卡卡座都是独立焊接在手机的PCB板上的,通常端子的一端露出于塑胶固定基座上表面上方,形成用于与SIM卡进行数据传输的连接端,端子的另一端则伸出于塑胶固定基座侧面,形成用于与PCB板相焊接的焊接端,从而使SIM卡通过SIM卡卡座连接器与手机内部的PCB板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与手机SIM卡接触的端子结构的接触点高于塑胶基体的上表面,当没有承载SIM卡的SIM转接卡推入拔出时,端子结构由于没有接触SIM卡,其接触点并不会因SIM转接卡的推入而向下运动,这样,当SIM转接卡拔出时,很容易使端子的接触部位受到SIM转接卡的卡边框或用于承载SIM卡的抽屉式边框的破坏,导致端子结构的数据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整个端子结构无法再使用,寿命降低。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端子结构实属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端子结构很容易在SIM转接卡或卡座插入拔出时被卡边框碰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结构,电性连接于SIM卡和PCB板之间,所述端子结构至少包括:
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槽体的塑胶基体;
至少一个端子,每一个端子对应固定在一个槽体中;
其中,所述端子包括端子固定端、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悬臂末端连接臂、以及端子功能臂;
所述端子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槽体一侧壁上;
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与所述端子固定端相连,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均为凸出所述塑胶基体的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与悬臂末端连接臂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第三悬臂固定于与所述端子固定端相对的槽体另一侧壁上,所述第三悬臂凸出于所述塑胶基体且凸出的高度大于所述悬臂末端连接臂的高度;
所述端子功能臂与所述端子固定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封闭结构中,所述端子功能臂凸出于塑胶基体的最高点为端子接触点,所述端子接触点高于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所述端子功能臂的自由末端低于所述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处于封闭结构的保护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端子接触点高于所述塑胶基体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端子还包括嵌设于所述塑胶基体内部且与所述端子固定端连接的内嵌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内嵌件相连接且伸出所述塑胶基体的焊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焊接部焊接在所述PCB板的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端子通过模内注塑工艺固定在所述塑胶基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塑胶基体的厚度为0.18~0.2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一种优化的结构,所述SIM卡为Nano SIM卡或Micro SIM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迅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迅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1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