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通管件注塑通用组合模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8505.0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9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燕;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刘雪莲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通 注塑 通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注塑管件生产的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可一模多型的直通管件制造用组合模架。
背景技术
国家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建材局曾颁发《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及各种复合铸铁供水管材(含球墨铸铁),限制使用热镀锌管,推广使用各类新型塑料复合管及塑料PP-R管。因此,塑料管(PP-R管、PEX管)作为替代镀锌钢管的“绿色环保”管材被广泛使用。作为管材间起连接作用的管件,主要有直通、三通、弯头、堵头及带螺纹嵌件等。其中,直通管件的需求量最大。另外,直通管件根据其类型的不同有等径、变径两类,根据所连接管材直径的不同又有上百种型号,这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每种类型、每种型号分别开模,对于企业来说这个成本将会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通管件注塑通用组合模架,包括导柱、下模型芯、下模板、上模型芯和上模板,所述下模型芯、下模板、上模型芯和上模板通过导柱组合在一起,下模型芯、下模板、上模型芯和上模板合围形成管件的注塑型腔。其中,下模型芯套设在导柱上,下模板套设在下模型芯上,上模板与下模板嵌接,上模型芯套设在导柱上,并位于下模型芯上方,同时与上模板相配合。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一模多用,在制造不同类型或不同型号的直通管件时,只需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上、下模板和/或上、下型芯。
作为优选,下模型芯、下模板、上模型芯和上模板都为中空回转体。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便于各部件的制造和安装。
作为优选,组合后的模架外侧形成多个便于脱模的凹槽。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通过在凹槽中插入撬棒或在凹槽上安装脱模架的方式使塑件更易脱模。
作为优选,下模板套设在下模型芯上,下模型芯与下模板间相配合的面为第一配合面;上模板与下模板嵌接,下模板与上模板间相配合的面为第二配合面;上模型芯与上模板相配合的面为第三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第三配合面都为斜面。进一步的,上模型芯与下模型芯在管件内侧所设凸缘的上端面处分型,上模板与下模板在管件的下端面处分型(管件端面上有倒角的,分型面设在倒角的上缘)。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管件脱模。进一步的,作为斜面的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第三配合面的斜度在10°-15°。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各部件之间的组合、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一模多型的直通管件注塑通用组合模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架通过将内模和外模分为下模型芯、下模板、上模型芯、上模板几个部件,实现模架的一模多型、一模多用;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架各个部件都采用中空回转体结构,便于各部件的制造和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模架组合后在模架外侧形成多个凹槽,便于管件脱模。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等径直通管件组合模架的结构;
图2A-2C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的变径直通管件组合模架的结构。
图中,1-导柱、2-下模型芯、3-下模板、4-上模板、5-上模型芯、6-管件、201-凹槽、301-第一配合面、302-第二配合面、303-第三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而实现。在其它实例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组件等,以免不必要的使实施例模糊。
图1示意性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等径直通管件组合模架的结构。如图1所示的组合模架,包括导柱1、下模型芯2、下模板3、上模型芯5和上模板4,下模型芯2、下模板3、上模型芯5和上模板4通过导柱1组合在一起,下模型芯2、下模板3、上模型芯5和上模板4合围形成管件6的注塑型腔。其中,下模型芯2套设在导柱1上,下模板3套设在下模型芯2上,上模板4与下模板3嵌接,上模型芯5套设在导柱1上,并与下模型芯2实现合模,同时一侧面与上模板4相配合,下模型芯2与下模板3间相配合第一配合面301、下模板3与上模板4间相配合第二配合面302以及上模型芯5与上模板4间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面303都为斜度为10°的斜面。
进一步的,下模型芯2、下模板3、上模型芯5和上模板4都为便于制造和安装的中空回转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学院,未经成都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85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