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8429.3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6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浸式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油浸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变压器是工矿企业与民用建筑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变压器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按照冷却形式来分类,变压器可分为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两大类。 油浸式变压器由于防火的需要,一般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或室外,具有成本低、维修简单、工作可靠、散热好、过负荷能力强、适应环境广泛的特点。
现有的油浸式变压器主要由铁芯组件、绕组、油箱、油枕、绝缘套管、分接开关和气体继电器等组成,其中铁芯组件包括铁芯、铁芯夹件、紧固螺栓,所述铁芯夹件包括两个铁芯上夹件和两个铁芯下夹件,其中两个铁芯上夹件分别位于铁芯上端的两侧,两个铁芯下夹件分别位于铁芯下端的两侧;该铁芯上夹件和铁芯下夹件的两端分别使用螺栓固定连接,使得铁芯夹件紧密贴合铁芯,但使用过程,铁芯上夹件和铁芯下夹件的中间部分向外拱起变形,使得铁芯夹件不能紧密贴合铁芯,变压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铁芯松动,产生噪声,降低铁芯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铁芯夹件变形的油浸式变压器,提高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包括铁芯组件和油箱,所述铁芯组件包括铁芯、铁芯夹件、紧固件,所述铁芯夹件包括两个铁芯上夹件和两个铁芯下夹件,其中两个铁芯上夹件分别位于铁芯上端的两侧,两个铁芯下夹件分别位于铁芯下端的两侧;该铁芯上夹件和铁芯下夹件的两端分别使用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铁芯组件还包括拉条,所述拉条的两端均连接有开口拉环,两个铁芯上夹件的中间部位均设有用于安装开口拉环的固定板,所述开口拉环穿过相对应的固定板并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固定板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拉条是通过开口拉环与固定板相连接,其中开口拉环穿过相对应的固定板并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旋转调节螺母可以拉紧拉条,在拉条作用下,使得两个铁芯上夹件的中间部位受到拉力,该拉力可以抵消铁芯上夹件中间部分向外拱起变形的变形力,可以有效避免铁芯上夹件发生变形,使得铁芯夹件紧密贴合铁芯,不会产生噪声,提高铁芯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铁芯组件还包括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置于拉条下方,所述绝缘板的两端分别与铁芯上夹件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开口拉环与铁芯直接接触,避免开口拉环与铁芯相互导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口拉环为U形状开口拉环,U形状开口拉环的封闭端与拉条相连接,U形状开口拉环的开口端的两端头均穿过固定板并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开口拉环为U形状开口拉环,便于制造,降低成本,同时U形状开口拉环的开口端的两端头均穿过固定板并且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使得U形状开口拉环与固定板连接更加稳定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母的数量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调节螺母发生松动,使得调节螺母始终贴合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铁芯上夹件固定连接有吊板,所述吊板相对铁芯上夹件的另一端设有腰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板结构与吊螺结构比较,优点是具有可调性,铁芯组件和油箱安装时,不在需要调节铁芯组件高度,只需将起吊工具与吊板相配合,穿上螺栓,螺母无需拧紧,留有一定活动余量,再拧紧防松螺母,可以把铁芯组件平稳安放在油箱内,不会发生倾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铁芯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铁芯组件的前视图。
图中 1、铁芯组件;11、铁芯;12、铁芯夹件;121、铁芯上夹件;122、铁芯下夹件;123、吊板;1231、腰形孔;13、紧固件;14、拉条;15、开口拉环;16、固定板;17、调节螺母;18、绝缘板;2、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84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