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7839.6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宋亮亮;王珊;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钟胜光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端子 连接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及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便携式电话、游戏机等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于作为其电源的二次电池,小体积和高容量的需求日益高涨。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正在开发更高容量化、小型化的电池组。
电池组一般由多个单电池通过端子连接片串联和/或并联而构成。一般地,端子连接片的两端分别通过点焊而连接在单电池的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上,通过该端子连接片将多个单电池首尾相连而形成一列,电池组由单列或多列的单电池构成。
端子连接片的点焊方式根据单电池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F排列”和“L排列”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F排列”是指两节以上的单电池2左右并排地排列,例如“F3点焊”是指3节单电池左右并排排列进行点焊的方式;“L排列”是指两节以上的单电池2首尾相连地排列进行点焊。目前常用的是“自动F2点焊”,即两节单电池左右并排地放置,通过自动点焊机将端子连接片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各自的电极端子上。
现有技术中,该端子连接片一般采用长条形的镍板,其两端通过点焊分别连接在两节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上,然后通过工具或者手工将端子连接片对折,从而将该两节单电池串联/并联连接。
如图2(a)所示,端子连接片1为细长的条形(矩形),其两端为点焊部,分别通过点焊而连接在相邻两个单电池2的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上,然后通过对折而将两个单电池2形成为首尾相连的一列(参见图2(b))。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单电池2是圆柱形,矩形的端子连接片对折后产生的尖角(边角)容易超出单电池的圆周面,从图2(c)的俯视图 可以看出,端子连接片1对折后,其边角3露出单电池2的圆周面。对于软包的电池组来说,热缩后该边角容易戳破电池组软包的外装套管,对于硬包的电池组来说,该突出的边角会影响电池组的装配尺寸,不易实现小型化。
在采用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的端子连接片时,如果应用自动点焊设备进行F2点焊然后直接对折,则容易产生上述的“尖角”问题。因此,为了能够在点焊后将端子连接片直接对折,只能手工调整端子连接片的位置进行点焊,大大降低了电池组的组装速度和点焊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和具有该端子连接片的电池组,该端子连接片解决了端子连接片不能进行自动F2点焊的问题,并且对折后的端子连接片的边角不会露出电池的圆周面,因而不会戳破电池组的外装套管或影响电池组的装配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是通过自动F2点焊分别与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电极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片,所述端子连接片整体为长条状,包括两个位于长度方向端部的点焊部和位于长度方向中央的折弯部,通过将所述折弯部对折可以将所述两个单电池首尾相连,且所述两个点焊部在所述电极端子处对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部在对折处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3~3/4,以使得对折后所述折弯部的边角不露出所述单电池的圆周面;
所述两个点焊部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沿长度方向分别形成有切缝。
优选所述点焊部的宽度为所述电极端子的直径的0.8~1.2倍。
优选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为所述相邻两个单电池的端子间最短距离的1/3~3/4。
优选所述切缝的长度为所述点焊部的长度的1/2以上,所述切缝的宽度为所述点焊部的宽度的1/4以下。
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为分别向内侧凹陷的弧形。
另外,也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为分别向内侧凸起的梯形。
另外,也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形状分别为两段斜线或圆弧相交于所述对折处而成的形状。
进而优选所述折弯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沿宽度方向还形成有一条以上的凹槽。
进而优选所述折弯部的厚度比所述点焊部的厚度薄。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电池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用端子连接片,可以适用自动F2点焊来组装电池组,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而且,由于端子连接片的对折处的宽度较窄,因此对折后端子连接片的边角不会超出单电池的圆周面,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组因端子连接片对折产生的边角所导致的不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电池组组装的安全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端子连接片的两种点焊方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7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