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散煤气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7513.3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3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苏庆泉;朱探金;吴举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6 | 分类号: | F23D14/66;C21C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散 煤气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放散煤气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转炉煤气的高效利用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但转炉煤气在回收与利用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1.煤气因成分不达标(CO%≤35%,O2%≥2%)而点火放散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能源浪费以及造成的大气污染不可小觑;2.为了降低转炉煤气放散时的安全隐患而设置的吹扫和点火系统需额外消耗大量蒸汽(或N2)和燃料;3.转炉煤气中CO与CO2的含量之和可高达90%,具有碳富集的天然优势,然而传统燃烧方式由于使用空气助燃,使得烟气中的CO2被大量N2冲淡,从而失去碳富集的优势,使得CO2的捕集变得困难;4.基于传统燃烧方式的放散煤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NOX;5.转炉煤气的间歇性与能源利用过程所要求的连续性之间存在矛盾。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转炉煤气处理系统示意图。从转炉101出来的转炉煤气经余热回收单元102进行回收余热后,进一步通过除尘单元103精除尘,通过煤气成分分析仪104测定转炉煤气成分,若煤气成分达标(如,CO%≥35%,O2%<2%),则三通阀105回收侧打开,放散侧关闭,转炉煤气送入煤气柜,若煤气不达标,则三通阀105放散侧打开,回收侧关闭,将转炉放散煤气送入放散塔106点火放散。
在执行上述转炉煤气处理方法时,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对转炉煤气直接点火放散严重浪费燃料、恶化大气环境,此外,还需消耗大量吹扫气体和点火助燃气体,可见,点火放散是非常不合理的做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放散煤气利用系统,主要目的是通过采用化学链燃烧反应来处理放散煤气,从而实现放散煤气的有效利用,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散煤气的利用系统,包括放散煤气供应装置,还包括化学链燃烧反应器,连接于所述的放散煤气供应装置;所述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器内充填有金属载氧体;所述的放散煤气输入化学链燃烧反应器并在所述的载氧体上进行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放散煤气的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金属载氧体为以Fe2O3为主成分的Fe基载氧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放散煤气的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金属载氧体为以Fe2O3为主成分的Fe基载氧体和以CuO为主成分的Cu基载氧体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放散煤气的利用系统,其中Cu基载氧体的质量占金属载氧体总质量的5~50%。
进一步的,所述的放散煤气的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化学链燃烧反应器的一端连接有转炉放散煤气的入口管道和氧化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管道,另一端连接有空气的入口管道和还原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管道,并在转炉放散煤气的入口管道、氧化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管道、空气的入口管道、以及还原反应产物气体的排出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的放散煤气的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的化学链燃烧反应器设置有冷却夹套。以Fe基载氧体为主的金属载氧体,其氧化反应的绝热反应温升很大。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化学链燃烧反应器增设冷却夹套,用于稳定反应器温度,以避免因温度飙升而损害金属载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7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焚烧炉的空气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内置平行隔板的多通道微型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