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坍落度仪用坍落度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5159.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8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相军;曹茂柏;邱全;陈永婷;周潮;李建;林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艾中兰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坍落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坍落度仪用坍落度桶。
背景技术
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是用一个量化指标来衡量其程度(塑化性和可泵性能)的高低,用于判断施工能否正常进行。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有级配变化、含水量、横器的称量偏差,外加剂的用量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水泥的温度几个方面。 坍落度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来说就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抗离析性。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性能。和易性为一项综合的技术性质,包括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三方面的定义。影响和易性主要有用水量、水灰比、砂率以及包括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几个方面。
目前,通常采用坍落度仪来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申请人于2013年7月15日申请了一件专利号为2013204174145,名称为一种混凝土坍落度仪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卡接装置解决了传统坍落度桶与底板之间无连接,混凝土浆料会从底板与坍落度桶底部之间的空隙处析出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现有采用螺栓固定,导致螺栓与螺母之间被混凝土粘合的问题。但是由于底板与传统底板不可以通用,需要专用的底板才能和坍落度桶相配套,对于现存实验,具有太多的局限性,不利于检测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坍落度仪用坍落度桶,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传统防溢料坍落度桶在使用过程中,设备通用性差,对检测设备的底板要求具备与筒体相匹配的卡接装置,从而影响了检测的便利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仪用坍落度桶,包括坍落度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坍落度桶本体(1)下端口沿外侧的桶壁圆周向设置有金属加强圈A(2),金属加强圈A(2)底部沿圆周向设置连接吸盘(3),连接吸盘(3)高度与坍落度桶本体(1)下端口等高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坍落度桶本体(1)上端口沿外侧的桶壁圆周向设置有金属加强圈B(4),金属加强圈B(4)沿径向向外形成延展部(4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坍落度桶下端设置吸盘,不但提高了坍落度桶的密封性,从而提高检测精度,而且可以与不同的底板相匹配,提高了坍落度桶的通用性。
二、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坍落度桶上、下端均设置加强圈,提高坍落度桶强度,防止变形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检测精度。
三、本实用新型金属加强圈B沿径向向外形成延展部,研展部可以作为把手,与在桶壁上设置把手相比,更便于脱料,而且也可以防止在脱料过程中,筒体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吸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坍落度桶本体1,坍落度桶本体1下端口沿外侧的桶壁圆周向设置有金属加强圈A2,金属加强圈A2底部沿圆周向设置连接吸盘3,连接吸盘3高度与坍落度桶本体1下端口等高度设置,坍落度桶本体1上端口沿外侧的桶壁圆周向设置有金属加强圈B4,金属加强圈B4沿径向向外形成延展部41,连接吸盘3可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的普通吸盘,或者采用设置有抽气口的硅胶吸盘,若底板较为粗糙,建议使用带有抽气口31的吸盘,通过抽气设备抽吸连接吸盘3内部的气体,使其达到真空状态。
结合图1、2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程过程:
在检测作业过程中,首先坍落度桶本体1与底板结合,将坍落度桶本体用力下压,从而排出连接吸盘3内的气体,或者使用抽气设备通过抽气孔抽31出连接吸盘3内部气体,待连接稳定后开始向筒体内加注混凝土,并通过捣棒捣实,待装料作业完成后,通过延展部41形成的把手,向上用力提起坍落度桶,或者通过打开抽气孔31在负压作用下连接吸盘3自动吸入气体,打开底部连接吸盘3,从而使连接吸盘3与底板相脱离。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51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防脱发膜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氧水工作液酸碱度检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