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4937.4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7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平生;张颂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14;A01M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赵瑾 |
地址: | 51600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火 蚁诱集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火蚁诱集装置。
背景技术
红火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是火蚁的一种。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美洲。它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通过货柜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通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市,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及觅食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红火蚁与一般蚂蚁相近,但个体较大,兵蚁体长3~6mm。
红火蚁防治工程中,施药前及施药后每隔数天,需要对红火蚁个体数量进行监测,以了解施药前后红火蚁种群消长情况。常规使用的监测装置为红火蚁诱集瓶,该红火蚁诱集瓶是一端封口,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容器。进行监测时,先在容器底部投入一段火腿肠或红火蚁喜食的其它食物,平放到红火蚁蚁巢上方或附近某处,瓶口贴地,一定时间(如30min)后回收诱集瓶,用盖子封口带回实验室,人工清点诱集瓶内诱集到的红火蚁数量。该红火蚁监测方法有以下缺点:1、红火蚁进入诱集瓶后,不会一直留在瓶内,除了自身取食,还会把食物搬回蚁巢,所以回收诱集瓶时,尚留在瓶内的红火蚁数量和曾经进入过瓶内的红火蚁数量会有较大的差值,造成监测数据的不准确;2、诱集到的红火蚁数量有时会有几百只,人工计数的工作量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红火蚁只进不出的诱集监测装置,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并且能实现诱集的红火蚁的自动计数,极大的减少监测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包括上下用顶壁和底壁封口的中空筒体,所述筒体为上下两段式分体设计;所述筒体内部设有一端开口于顶壁,另一端悬空于筒体内的小管,小管在顶壁的开口的内径为1.5~5mm。顶壁的开口及小管用于使红火蚁进入筒体内,由于小管口径很小,且悬空于筒体内,一是红火蚁进入筒体后不会轻易找到出口逃出筒体,二是小管外壁涂粘胶剂,该设计使本诱集装置诱集到的红火蚁只能进不能出,保证了监测效果的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开有透气孔,透气孔的内径小于0.6mm。透气孔用于使筒体内装入的火腿肠或其它食物的气味更好的扩散出去。据教科书记载,红火蚁觅食工蚁的头宽为0.6~1.5mm,内径小于0.6mm可保证红火蚁觅食工蚁不会从透气孔进入或逃出筒体。
优选的,所述透气孔开于筒体的顶壁,透气孔开设于筒体的顶壁可使红火蚁受食物气味的引诱聚集到顶壁处,方便找到进入筒体内部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顶壁为向内凹陷的凹槽状,小管在顶壁的开口开于凹槽最底端,该结构同样可以使红火蚁聚集到顶壁处,方便找到进入筒体内部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底壁的内壁设有向上凸起的尖部,监测人员可以把火腿肠固定于尖部,防止其晃动。
优选的,所述尖部位于筒体底壁的中心,可保证火腿肠正对悬空于筒体内的小管出口。
筒体为上下两段式分体设计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案之一:1、所述筒体分为上筒体和下筒体两段,上筒体和下筒体通过旋接或卡接形成完整筒体;2、所述筒体为筒体顶壁与筒体的其它部分分体设计,筒体顶部与筒体的其它部分通过旋接或卡接形成完整筒体。筒体为上下两段式分体设计用于方便操作人员打开筒体放置火腿肠或其它食物,及诱集结束后清除筒体内的红火蚁。
进一步的,所述小管及其开口的内径优选为1.8~2.2mm,小管处设有可自动记录通过小管的红火蚁的数量的传感器及其数字显示装置。根据教科书记载,红火蚁觅食工蚁的头宽为0.6~1.5mm,将小管及其在顶壁的开口内径设置为1.8~2.2mm,可保证红火蚁单个进入小管内并通过传感器,较理想的显示出进入筒体内的红火蚁数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筒体内设有一段开口于顶壁,一端悬空的小管,使本诱集监测装置诱集到的红火蚁只能进不能出,保证了监测效果的准确。另外,小管及其在顶壁的内径根据红火蚁的觅食工蚁的头宽设计为只能使其单个通过的内径,并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可自动记录通过的红火蚁数量,使本诱集监测装置具有自动计数功能,极大的减少了监测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49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款带调节杆的压力表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柴油机功率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