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54448.9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2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罗杰;何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使用压缩空气的设备在其气动执行元件动作完成后,通常从气动执行元件所排出的残留压缩空气的噪音特别大,有的时候甚至达到90分贝,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声器,降低气动执行元件所排出的空气噪音,减轻噪音给员工带来的损伤危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壳体,壳体设有内腔以及压缩空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壳体内设有S型连接管以及蜂窝状排气装置,S型连接管一端与进气口相连通,其另一端与蜂窝状排气装置相连通,出气口与内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S型连接管与水平线的夹角为90°~1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消声器,在消音器的壳体内设有S型连接管以及蜂窝状排气装置,压缩空气从壳体的进气口进入,依次经过S型连接管和蜂窝状排气装置后进入到消音器的内腔内,最后从壳体的出气口排出,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降噪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消声器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壳体1,壳体1设有内腔2以及压缩空气的进气口3和出气口4。
在壳体1内设有S型连接管5以及蜂窝状排气装置6,S型连接管5一端与进气口3相连通,其另一端与蜂窝状排气装置6相连通,出气口4与内腔2相连通。如图中箭头所示,压缩空气从壳体1的进气口3进入,依次经过S型连接管5和蜂窝状排气装置6后进入到内腔2内。在内腔2内形成紊流后从出气口4排出,从而实现降低空气噪音的目的。
为减轻压缩空气直接对蜂窝状排气装置6的冲击力,在进气口3与蜂窝状排气装置6之间设置了S型连接管5。S型连接管5与水平线的夹角A为90°~150°,在本实施例中,夹角A为120°。
对比试验后得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约30分贝的噪音,降噪效果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44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觉与听觉双重体验的无皮鼓
- 下一篇:一种辐照托箱门用闭合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