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2877.2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6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浇注 系统 自动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已有单腔注塑模具由于采用直接浇口,浇口中的凝料和塑料件连在一起,在塑料件脱模以后需要人工切除凝料,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直接浇口所产生的凝料与塑料件连接处的面积大,切除困难,并且切除后塑料件表面留下的痕迹大,且十分明显,从而影响了产品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在模具开模的同时将凝料与塑料件自动拉断,并自动脱模,塑料件与凝料的连接处面积小,拉断方便,保证产品美观的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在上复板中安装定位圈和浇口套,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相配合,上复板下设置流道板,流道板下设置型腔,在下复板上设置模脚,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注射机顶杆穿过下复板与下顶针板相接触,上、下顶针板之间设置顶针,在模脚上设置型芯,型芯与型腔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型芯与浇口套之间有凝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复板和定位圈中制有浇口套定距槽,流道板中开有上弹簧槽、下弹簧槽和配重槽,上弹簧槽中设置上弹簧,上弹簧与浇口套相接触,配重槽中有与凝料一体成型的配重块,在流道板下设置凝料推板,凝料推板与配重块相接触,在流道板的下弹簧槽中设置下弹簧,下弹簧与凝料推板相接触,在上复板和流道板中开有定距拉槽,在凝料推板上连接定距拉杆,定距拉杆的上头穿过定距拉槽与流道板上面相接触,所述的型腔中开有倒梯形的点浇口,点浇口中有与凝料和塑料件一体成型的点浇口料,所述的上复板和流道板之间安装定距导柱,在模脚、型芯和型腔中开有定距导槽,定距导柱穿过定距导槽与型腔下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注射机喷嘴向前退出注塑模具的定位圈和浇口套,由于注射机喷嘴不再顶住浇口套,此时上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前推动浇口套,浇口套向前脱出凝料,当浇口套与定位圈相接触时,浇口套停止移动,然后注塑机带动下复板向后移动,下复板带动模脚、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型芯和塑料件向后移动,而此时下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后推动凝料推板,凝料推板向后推动型腔,因此凝料推板和型腔一起跟随型芯向后移动,模具先从流道板和凝料推板处打开,使流道板脱出凝料的配重块,当定距拉杆与流道板的定距拉槽相接触时,定距拉杆拉住凝料推板停止向后移动,凝料推板带动配重块停止向后移动,配重块带动凝料和点浇口料停止向后移动,而型腔、型芯和塑料件则在下复板带动下继续向后移动,塑料件和凝料被的连接处被拉断,凝料自动向下落入收集箱中,此时模具从凝料推板和型腔处打开,当定距导柱与型腔的定距导槽相接触时,定距导柱拉住型腔停止向后移动,而下复板带动模脚、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型芯和塑料件继续向后移动,模具从型芯和型腔处打开,此时注射机的顶杆穿过下复板顶住下顶针板,下顶针板顶住上顶针板和顶针,顶针顶住塑料件,而下复板继续带动模脚和型芯向后移动,塑料件被顶针顶出型芯,并自动向下落入收集箱中。本方案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将浇口设置为点浇口,缩小凝料与塑料件连接处的面积,在开模时利用上弹簧使浇口套脱出凝料的上部,下弹簧使流道板脱出凝料的配重块,定距拉杆与凝料推板配合,使凝料与塑料件连接处被拉断,从而完成自动脱凝料,无需人工剪料,凝料与塑料件之间更容易被拉断,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表面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浇口套向上脱出凝料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塑模具从流道板和凝料推板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注塑模具从凝料推板和型腔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注塑模具从型腔和型芯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在上复板中安装定位圈3和浇口套4,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5相配合,上复板下设置流道板6,流道板下设置型腔7,在下复板上设置模脚8,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9和下顶针板10,注射机顶杆29穿过下复板2与下顶针板相接触,上、下顶针板之间设置顶针11,在模脚8上设置型芯12,型芯与型腔7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3,型芯与浇口套4之间有凝料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复板1和定位圈3中制有浇口套定距槽15,流道板6中开有上弹簧槽16、下弹簧槽17和配重槽18,上弹簧槽中设置上弹簧19,上弹簧与浇口套4相接触,配重槽中有与凝料一体成型的配重块20,在流道板下设置凝料推板21,凝料推板与配重块相接触,在流道板6的下弹簧槽17中设置下弹簧22,下弹簧与凝料推板21相接触,在上复板1和流道板6中开有定距拉槽23,在凝料推板上连接定距拉杆24,定距拉杆的上头穿过定距拉槽与流道板6上面相接触,所述的型腔7中开有倒梯形的点浇口25,点浇口中有与凝料14和塑料件13一体成型的点浇口料26,所述的上复板和流道板之间安装定距导柱27,在模脚8、型芯12和型腔7中开有定距导槽28,定距导柱穿过定距导槽与型腔7下面相接触。当塑料件13注塑成型后,注射机喷嘴5向前退出注塑模具的定位圈3和浇口套4,由于注射机喷嘴不再顶住浇口套,此时上弹簧19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前推动浇口套4,浇口套向前脱出凝料14,当浇口套与定位圈3相接触时,浇口套停止移动,然后注塑机带动下复板2向后移动,下复板带动模脚8、上顶针板9、下顶针板10、型芯12和塑料件13向后移动,而此时下弹簧22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后推动凝料推板21,凝料推板向后推动型腔7,因此凝料推板和型腔一起跟随型芯12向后移动,模具先从流道板6和凝料推板21处打开,使流道板脱出凝料的配重块20,当定距拉杆24与流道板6的定距拉槽23相接触时,定距拉杆拉住凝料推板21停止向后移动,凝料推板带动配重块20停止向后移动,配重块带动凝料14和点浇口料26停止向后移动,而型腔7、型芯12和塑料件13则在下复板2带动下继续向后移动,塑料件和凝料被的连接处被拉断,凝料自动向下落入收集箱中,此时模具从凝料推板21和型腔7处打开,当定距导柱27与型腔7的定距导槽28相接触时,定距导柱拉住型腔停止向后移动,而下复板2带动模脚8、上顶针板9、下顶针板10、型芯12和塑料件13继续向后移动,模具从型芯和型腔处打开,此时注射机顶杆29穿过下复板2顶住下顶针板10,下顶针板顶住上顶针板10和顶针11,顶针顶住塑料件13,而下复板继续带动模脚8和型芯12向后移动,塑料件被顶针顶出型芯,并自动向下落入收集箱中。本方案单腔注塑模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机构,将浇口设置为点浇口25,缩小凝料14与塑料件13连接处的面积,在开模时利用上弹簧19使浇口套4脱出凝料的上部,下弹簧22使流道板6脱出凝料的配重块20,定距拉杆24与凝料推板21配合,使凝料14与塑料件13连接处被拉断,从而完成自动脱凝料,无需人工剪料,凝料与塑料件之间更容易被拉断,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表面更加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2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防门升降密闭门槛机构
- 下一篇:智能通风一拖多开窗执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