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2065.8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樊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215 | 分类号: | E06B7/21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23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门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窗,尤其是平开门窗,其门窗扇的下方与地面或窗台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开门、关门不受阻。但是,这样会导致门窗扇与地面或窗台留有缝隙,密封性能差,外界的物质(例如风沙、湿气、昆虫等)容易进入室内。为了解决平开门窗密封性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提出了下面的解决方案:
公开号为CN201972566U《自动调节艺术平开门》中记载: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调节艺术平开门,包括门扇,门扇底部设有壳体,该壳体为对称结构,壳体的中心位置设有凹槽,壳体两侧均设有滑道槽,U型调节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滑道槽内部,所述U型调节条的两端处均设有调节挂钩,该调节挂钩与位于壳体内部密封毛条槽外侧壁底端的壳体挂钩配合挂钩在一起,所述U型调节条底部设有两个安装在密封毛条槽内部的密封毛条,该密封毛条的底端延伸出所述密封毛条槽外。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通过在门扇底部设置壳体,壳体内设有滑道槽、U型调节条和调节挂钩,其利用自动密封的U型调节条和挂钩结构来实现调节门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但是这种依靠单一的设于门扇底部的壳体结构,调节条和挂钩容易失效,使用寿命短。而且,当开关门扇时,由于门扇底部能够自动上下调节,其设有的挂钩结构会对开门、关门形成阻碍,影响开关门的顺畅性。
进一步,普通的地面、窗台大多不平整,容易出现左右高低不平等现象,这对平开门窗密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现有的解决方案中,还没有出现可左右高度单独调节的方案,其都是根据地面最高点进行调节密封,并没有真正解决全面密封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密封效果好、能保证开门顺畅的门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可左右高度单独调节、实现全面密封的门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窗,包括门窗框、门窗扇和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件、弹性构件和密封构件;
所述门窗框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固定件,所述门窗扇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弹性构件,所述至少两个弹性构件的下方连接有至少一个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门窗扇的底部;
所述固定件设有至少一斜面;
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之内的弹簧;
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密封框、安装在密封框底部的胶条和设于密封框顶部两端的凸部,所述凸部设有至少一与所述固定件相适配的斜面,以及用于与所述门窗扇定位的导轨;
所述凸部与所述弹簧相连接,以使所述凸部与固定件相对移动时,所述密封框可上下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凸部的内部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穿过所述凸部、密封框并与螺母连接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凸部的螺栓,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门窗扇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件设有至少一圆形通孔和至少一椭圆形通孔;
所述椭圆形通孔内安装有螺丝,以使所述固定件可沿着门窗框上下滑动;
所述圆形通孔内安装有螺丝,以使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门窗框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框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胶条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下部设有向内凸的钩。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胶条为人字形胶条,所述胶条由三元乙丙橡胶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框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密封框、安装槽、胶条的长度与所述门窗扇的长度相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门窗还包括封盖板,所述封盖板安装在所述密封框的侧面,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封盖板的安装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构件对称设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所述安装构件为C字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门窗框上安装有两个固定件,所述门窗扇上安装有两个弹性构件,所述两个弹性构件的下方连接有一个密封构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2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备装置藉自然蓄温体均温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离心式甩干机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