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设备的组接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50911.2 | 申请日: | 2014-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1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00 | 分类号: | H05K7/00;H05K7/20;H05K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聚增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设备 组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组接机构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控制设备壳体本身及壳体与相关装置、元件之间组接结构上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控制设备,如马达的控制箱,基本上只要在控制箱内电性整合有电容、电感甚至继电器等相关电子元件,即可达到上述电源转换及控制电动马达运转与否的控制功能,但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提升,甚至可进一步于控制箱内整合相关的集成电路,使构成一可供独立控制电动马达转速、转向等运转模式的精密控制系统。
已知类似用以产生电源转换功能及控制功能的元件,多是集中配置于印刷电路板上,成为方便安装、替换的零组件;然而,传统的控制箱仅是由两个对应接合的壳盖包围构成,因缺乏有效的空间配置设计,而不具有可供调整或扩充相关控制功能的弹性,且其设计仅能搭配特定型号的驱动马达使用,无法将各种规格的控制电路设置于同一控制箱内,只能使控制箱内的主机板与对应的驱动马达一对一配置,造成备料及库存量居高不下的压力,而较不具实用性。
再者,安装于控制箱内部的机板的零组件多是采用将电子元件及电路单面集中设置于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加上这些零组件上有部分的电子元件是属于高功率的发热元件,高功率发热元件与一般电子元件皆集中设置,由于受限于控制箱内的空间,无法将高功率发热元件与一般电路元件分开设置,而使习用控制箱缺乏有效的散热或区隔设计,无法解决高功率发热元件废热排放的问题,不但会影响相关零组件的正常运作,更会大幅降低相关零组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申请人于是对控制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良,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的组接机构,用以装置一第一主机板、一第二主机板与一发热元件,该第一主机板具有一发热区域,该组接机构包括:一内置框架,具有一内装置板,该内置框架两侧以该内装置板分隔为一前置空间与一后置空间,该前置空间装置有该第一主机板,且该内装置板对应该第一主机板的发热区域向该后置空间延伸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后置空间装置有该发热元件,且该内装置板对应该发热元件位置向该前置空间延伸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并在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与该发热元件之间设有一阻热板,该内置框架于该前置空间顶部设有一第一凹口部,而在该后置空间一侧设有一第二凹口部;一前盖,该前盖组装于该内置框架并将该前置空间容置于其与该内置框架之间,且该第一凹口部与该前盖共同夹置有一第一介面板;一后盖,该后盖组装于该内置框架并将该后置空间容置于其与该内置框架之间,且该第二凹口部与该后盖共同夹置有一第二介面板。
所述的第二介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端子接座。
所述的内置框架在该第一凹口部一侧往开口方向延伸有一侧接板,以决定该第一凹口部的深度,该前盖对应该第一凹口部的另一侧位置延伸有一侧盖板,该内置框架与该前盖各自以该侧接板与该侧盖板互相抵接组合,以共同夹置该第一介面板。
所述的组接机构用以装置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装置在该侧接板外侧,使该控制模块装置于内置框架外部。
所述的内置框架在该第一凹口部另一侧延伸有一引接板,组合时,该前盖藉该侧盖板沿着该引接板,以与内置框架互相抵接组合。
所述的第一介面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端子接座。
所述的内置框架在该前置空间侧边上设有至少一半接孔,该前盖对应各该半接孔设有一接半孔,以在该前盖组装于该内置框架后形成完整的开孔结构。
所述的内置框架的内装置板在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基部往该前置空间方向一体延伸出一第一凸台部,该第一散热鳍片组藉该第一凸台部来接触该第一主机板的发热区域。
所述的内置框架的内装置板在该发热元件的装置处往该后置空间方向凸入并形成有一高台部,使该内装置板在该发热元件的装置处与其他处在不同平面上。
所述的内置框架的内装置板在该发热元件的装置处往该后置空间方向凸入并形成有一高台部,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由该高台部基部往该前置空间方向延伸。
所述的第二散热鳍片组延伸的长度不超出该内装置板的位置。
所述的第二主机板装置在内置框架的后置空间中,该内装置板上设有至少一贯穿孔,以供该第二主机板与该第一主机板互相导接。
所述的第二主机板上设有至少一散热块,用以藉该散热块来接触该内装置板。
所述的内置框架在该内装置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用以装置该第一主机板于该前置空间中。
所述的内置框架在该内装置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用以装置该第二主机板于该后置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贺欣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0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